海峽會日料品牌辰的幾位料理長,都是由蔡會長特別禮聘而來,
阪口琢磨料理長曾任職銀座鮨青木,主理的辰壽司以江戶前壽司為核心,
早在三年前疫情期間我就試過一次,食材明顯不錯,但當時在隔間小包廂藉由送餐方式...
可想而知坐板前整體的差距不小,這次是受邀體驗近期菜色(6k/人),作風樸實且成品實在。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海峽會日料品牌辰的幾位料理長,都是由蔡會長特別禮聘而來,
阪口琢磨料理長曾任職銀座鮨青木,主理的辰壽司以江戶前壽司為核心,
早在三年前疫情期間我就試過一次,食材明顯不錯,但當時在隔間小包廂藉由送餐方式...
可想而知坐板前整體的差距不小,這次是受邀體驗近期菜色(6k/人),作風樸實且成品實在。
[照片記錄]
米其林7月新入選,北歐式的發酵醃漬調味,台北印象就是ULV,
但走向不同(U更多炭烤及其它料理基礎的融合?),Set簡約許多,
印象有幾道各自的主味直接明確(酸味與氣味等呈現)、再加入一兩成的輔佐味道,
相對就怕遇上某道是不喜歡的路線,幸好一路平穩(然此風格亦容易乏味),
連開胃三小點算入共約13道,由於剛調漲~結帳約2.6k還行(再高就..),朋友覺得漲價後沒有明顯差異~
[照片記錄]
與朋友閒聊時突然提到這家很久沒來的餐館,說要喬一桌8k的菜色(別看成一人8k了🤣),
所以我從旁協助了一下,把原本7k的桌菜稍做置換,
郁坊為銀翼餐廳師傅出來自行開業的(銀翼前身是接待空軍中高階軍官的餐飲部),
也是目前台北排得上名號的老字號中菜館之一,
菜品量大划算、整體雖無特別出色但並不粗製濫造,是一般聚餐的好選擇。
[照片記錄]
之前來過兩次特別鍾意肥龍叉燒,浮誇點來說~是台北平價叉燒中的王者!
(吃得不多🤣~純粹與那幾家頂尖價格的對比後..),因為樓下的私廚也做蠻久了(2,500/人),
這次好友許可才吃完不久,就揪了一局要我們去回味"常聚"的稻草西施牛,
西施牛與鱈場蟹泡飯在大菜中表現亮眼,前菜彩盤的叉燒燒腩、蘿蔔糕一口酥豆腐等也都好食。
[照片記錄]
先前兩訪印象都不錯,隔了快兩年終於敲定複習的時間,
與"全台第一美腿闆娘"(我朋友取的)訂了人少時無法吃的菜,品質依然穩定,
因為內場皆是依照美腿闆娘vivian制定的標準出餐,這次相對更喜愛的菜:
紅糟肉(協商略肥)、東石鮮蚵芙蓉蛋、醃椒蒸魚、老皮嫩豆腐、咖哩沙公煲、鮑魚糯米雞。
dana的料理細膩多變,幾次下來沒遇到重複性高的成品,
只不過難免"有驚有喜"(與又驚又喜不同,上回尤其如此..),近期夏季菜單是徐徐推進的穩妥好吃,
沒有高潮與低點,但呈現出來是讓人可以輕鬆享受季節感的狀態,結帳不含酒落在4.5~5k。
君品近期開了一家西西里牛排餐酒館(原本的雲軒已經收掉),
是與西西里Pennisi家族(肉舖起家)經營的"Dai Pennisi"餐廳合作,
因為開始有朋友去吃過評價都不錯,主打之一的義大利Chianina白牛目前只有這裡吃得到,
不過開瓶費要1k/支,我們乾脆把自備酒的價格都提高了,
以這次感想,我會認為是台北現行最值得一試的炭烤牛排+義式肉品料理的餐廳。
[照片記錄]
忘了幾時開始突然紅起來的,猶記得去年看過menu那地段未免便宜得過份,
但因為預訂很滿我就偏隨緣,後來搬家空間變大,好心女孩(熟客)知道我沒吃過~~特地邀我,
確實是一個價位輕鬆東西不錯吃的所在,四人5.6k有找,
較喜歡戰斧豬、油封鴨腿、和羊羊排,現在還有黑板的下酒菜,那個起司豆腐調得蠻可以。
在上海最後一天中午來甬府嚐試一下精緻寧波菜,甬府在上海有兩家、在香港有一家,
頭銜琳瑯滿目,黑珍珠榜單三鑽、米其林一星..旗下還有多間平價系列的餐館,算是相當知名,
但人均僅抓3~4k(NTD)就差不多,以現在台北的消費來說,此等級的餐廳並不貴,且服務水準又好。
[照片記錄]
創業的幾位年輕人是從bencotto出來的,這次約了我姊一起探店,
以這次經驗,感覺來此點前菜搭酒ok,菜餚有些想法組合搭佐得還不錯,
但部分的完成度似乎可以更高,與份量雙重考量之下就有些overpri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