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
之前提過此店就是原徐淮人家的老老闆&陸籍老闆娘後來出來開的,二訪吃起來的感覺沒有什麼改變,
就是久久一次蠻ok的小吃店,菜單之中應該來不及做的煎餃、以及蒜泥雞蛋被拿掉了,
希望下次來的時候品項可以穩住啊,想吃肉夾饃我現在會想到的是這裡,
畢竟台灣坊間大多賣夾饃的饃餅..曾試過即可,並非我想吃的模樣。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
之前提過此店就是原徐淮人家的老老闆&陸籍老闆娘後來出來開的,二訪吃起來的感覺沒有什麼改變,
就是久久一次蠻ok的小吃店,菜單之中應該來不及做的煎餃、以及蒜泥雞蛋被拿掉了,
希望下次來的時候品項可以穩住啊,想吃肉夾饃我現在會想到的是這裡,
畢竟台灣坊間大多賣夾饃的饃餅..曾試過即可,並非我想吃的模樣。
之前寫過一篇上海四家生煎走訪合輯,至於這篇就敘述一下除了小楊之外最知名的大壺春,
走的路線是全發酵麵團、清水餡、以及朝上的摺口,這種手路被稱為本幫流,
那當然就要跟人稱"早年做的是大壺春生煎"的正宗傳承-->"滬江老正和"做個比較啦~
[照片記錄]
趕在11月白膏正盛之際來一趟九江路蟹王府,搭黃酒全單點吃到厭世也才NTD 4k左右,
豐富的蟹類品項非在台餐廳所能企及,不過若要說料理的美味,
這頓更多在於爽度、其餘則是預期內的好吃,上海不少餐廳的營業時間都到很晚,真是血汗,
這次近9點半才進門(先詢問位子前面都客滿),一路吃到11點,也可能是此原因,
上菜速度像在趕下班,有些菜品溫度就跑掉了,這點我比較無法...明年再訂早一點~吃生醉蟹~
[照片記錄]
這次抵達萊萊才9點出頭,人潮卻是上次的五倍...店內人員出來指揮排隊、一片祥和,
上次吃過純蟹粉小籠很喜歡,看到有純膏品項就點了雙拼、再加一籠蟹粉松茸,八顆剛好。
對面的双喜老舖是附近最被推薦的廣式甜品店,吃完萊萊正好10點半吃雙喜,招牌薑撞奶必點!
[照片記錄]
到上海的前三餐想要塞一個本幫味來開場,毒蛇是蠻火的一家本幫麵,
店名也取自"獨舌"之意,當天已是晚上八點多依然門庭若市啊!
掃碼點餐整個流程還是很順的,路過可吃的麵館~~
前陣子公佈2025上海米其林星級餐廳,新進榜一家點心店引發關注,
畢竟這類小吃入必比登很正常,要拿星難度就會高出很多,
其實4月我來上海時本就想吃這家,因為住在淮海中路站附近並不算遠,
卻始終沒擠進行程,這次一看拿星(?)頓時興趣濃厚不少,就決定找個平日早上過來排隊。
在上海最後一天中午來甬府嚐試一下精緻寧波菜,甬府在上海有兩家、在香港有一家,
頭銜琳瑯滿目,黑珍珠榜單三鑽、米其林一星..旗下還有多間平價系列的餐館,算是相當知名,
但人均僅抓3~4k(NTD)就差不多,以現在台北的消費來說,此等級的餐廳並不貴,且服務水準又好。
福系列餐廳有四家(都是一星),除了福和慧是素菜之外,其餘皆本幫菜,位在愚園路的老洋房,
消費來說福1015最高,套餐制,採用一些高級食材並融合西式元素、還會推出季節性的蟹宴,
1088和1039菜單應該大同小異,1088是全包廂形式、四人起訂,1039有散桌且人均最低,
1088約為1039均消的1.5倍(NTD 3k與2k之間的差別而已),
據我查了食客的分享之後決定先選擇1088,以後如果有空去1015應該就是為吃蟹宴了。
排骨年糕是前陣子因"繁花"一劇快速竄紅的上海小吃,就是炸排骨搭配炸年糕、淋上甜酸醬汁,
劇中排骨年糕的原型是連鎖老字號"鮮得來",我透過大眾點評發現多數人對於"鮮得來"的感想尚可,
反而這家招牌只寫排骨年糕的小店評價不錯,而且位置離田子坊只有1公里多,吃完還可以順便去逛。
上海的一星餐廳如果以低價位+好評度來篩選,人和館是位居前列的選擇,
這次一試,環境氣氛、待客服務、菜品細緻度果然皆有水準,唯一可惜上菜偏快,
由於此店熱門,雖然訂了晚上八點的位子但到場後還是等了10幾分鐘,
招牌的蟹粉撈飯果然美味,毫無疑問必須吃~~(訂位時其實可以備註保留)。
滬西老弄堂是常年在魔都霸榜第一的"網紅麵館",因為太多名人打卡過,
看評論不少吃過的人表示此店的東西實打實,而且三間分店之間沒什麼水準落差,
還建議離峰時間前來,我們比預期早到~大約中午12點多吧,排隊人龍果然很長!
但去化也快,流程是直接櫃台點餐結帳拿號碼牌找座位,運氣不錯20分鐘內搞定。
[照片記錄]
門口無時無刻都在排隊的光明邨,是上海非常知名的老字號本幫菜館,
但這家最有名其實是樓下在賣的鮮肉月餅,被稱作上海翹楚,
據我所查在中秋前夕要排隊超過6小時,一般的平日下午大概排了半小時內~~還行,
對面賣餅乾的哈爾濱食品廠也可順道逛逛,"杏仁排"尤其好吃。
[照片記錄]
上海吃蟹粉小籠的名店之一,果然沒有失望~完全會想再來,雖然不是秋冬的時節,
蟹粉仍然相當鮮甜,這趟在幾個"蟹粉對照組"之下,萊萊性價比真的高!
試了兩款分別是蟹粉鮮肉、純蟹粉,吃過的朋友都對純蟹粉小籠非常有愛,
一般的蟹粉鮮肉則也融合很好,屬於相對更耐吃這樣。
[照片記錄]
如果有人問上海的麻醬麵代表,就一定會提到味香齋,80多年老店+必比登,
芝麻花生醬、炸豬排的花生油、秘製微辣肉汁、彈勁細圓麵,麻醬麵可能很難吃出什麼驚喜,
但這組成也是挺有獨家特色,雖說醬汁很香但相當黏稠,吃了很容易感到口乾,最好自備水進去喝。
上海有好幾家本幫菜館的名氣都蠻高,比如各大名人造訪過的老吉士,
旗下吉士系列餐館眾多,最原始的店面在天平路,入店後座位主要擠在不大的二樓空間,
二到多人的桌數合計沒幾張,沒有提前訂位想吃會有點兒難度,附近則有網紅景點武康大樓。
[照片記錄]
因為少有機會吃到禿肺這道老上海菜,趁時節預訂來試試(主廚早期是紅豆食府出身,餐廳有入必比登),
環境和服務都可以,對比之下價格確實也不高,至於點的幾道菜..我個人大約一半以內覺得還行吧,
可惜預訂菜五花肉冬筍相當掉漆😐,好在禿肺挺不錯的,新鮮度很夠。
[照片記錄]
原徐淮人家老闆(娘)出來開的小店,賣簡單的米線、捲餅和肉夾饃等家鄉小吃,
味道以油鹹為主帶點兒辣(不會很油),香料下得很足很過癮,最好要有一點吃辣能力再來,
畢竟某些不加辣就會少一味,但老闆娘還是很配合台灣大眾,
都會問有沒有吃辣...話說~陸籍的闆娘似乎有一個共通點,氣勢強、神采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