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500元左右吃兩攤。
火生路過可以一訪,麻醬和醬油皆ok,喜歡麻醬麵多一點,
最開心有單賣綜合的眼睛牙齦黑白切🐷,一次點兩份才60。
城隍早餐是一種"阿嬤燒菜"的感覺,有份量調味也夠,
但整體就比較粗、比較平板,吃氣味的,內用通常會併桌。
六日休假已很久沒這樣輕鬆二日遊,一早出門如此開場還是可以的~🙂
► 200X~2023持續探店,頻率: 10~25間/月。
► 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500元左右吃兩攤。
火生路過可以一訪,麻醬和醬油皆ok,喜歡麻醬麵多一點,
最開心有單賣綜合的眼睛牙齦黑白切🐷,一次點兩份才60。
城隍早餐是一種"阿嬤燒菜"的感覺,有份量調味也夠,
但整體就比較粗、比較平板,吃氣味的,內用通常會併桌。
六日休假已很久沒這樣輕鬆二日遊,一早出門如此開場還是可以的~🙂
照片記錄:白菜獅子頭麵190、滷大腸120、椒麻四季豆50。
獅子頭麵要求麵硬,果然此麵有緊緻度、不帶過多水份,醬汁甘醇濃淡適宜,正是我要的樣貌,
缺點是~~份量太少,四五口就沒了,意猶未盡陷入惆悵...😔
白菜湯甜美,獅子頭調味肉味皆輕,鬆細口感距離我自己的理想型還差一些,
但輕鬆點個麵食能吃到這樣的獅子頭也不錯了,滷大腸很好、乾淨入味,
椒麻四季豆原來是熱菜啊?上桌還著冒著煙,椒麻感輕柔,肉末搭著好吃。😊
照片記錄:牛肉麵附豆干酸菜225元。
上個月跟朋友吃完才討論過心得,沒想到最近一波熱度😏,
食材確實~~牛腱肉質不如一般之軟嫩,更不用提與豐厚化口的腱子心比較,
但至少燉得時間夠長、也ok了,是否另外用什麼現成高湯或者罐頭我其實沒太在意
(謎之音:很多料理都必須使用罐頭才會夠味,並非新鮮蔬果才正確),
畢竟主要是價格吧!這樣一套還附好吃的豆干,真的沒什麼意見了,
照片記錄:小乾麵40、兩種湯35。
連假的早晨覓食連環貢龜,最後來吃必比登推薦的阿坤麵,
沒抱特別期待的平常心奏效了,麵是不太油的油麵,咬起來有彈勁,
自調的油蔥很香,另有朝天椒辣醬和大明辣椒醬可以自己加(不是東泉唷!😂)。
照片記錄:中乾麵45+綜合湯65、小乾麵30+餛飩魚丸湯30+豬耳朵20。
傍晚先樺林後中原,從整天空腹到兩碗澱粉與湯下肚,血糖飆得有點快,非常升天...😇
沒加佐料時的中原乾麵豬油香氣更濃厚,相較之下樺林有如小清新,
不過~樺林辣渣的氣味貌似更好,其實兩家都不錯,魚丸和湯我偏愛中原。
照片記錄:意麵兩碗+餛飩湯+黑白切,300左右。
第一次來恆春,中午還在觀望要吃什麼時,就"半強迫"的被帶進來吃路上的麵店,
非常樸實,也道不出來有什麼招牌的菜或麵,一嚐之下,水準卻很不錯!
到中南部就是這樣,有時相當隨興~也能尋得好滋味的小吃。
照片記錄:玉里麵(乾)(湯)100+豬頭皮30。
抵達花蓮後先去了太魯閣拍照,買佳興檸檬汁之後到市區覓食,因為這次不會經過玉里,
查到這家玉里麵便過來吃吃看,老闆娘感覺不太理人,其實開口並不冷漠,
第一次吃玉里麵,是偏細有嚼勁的手作麵條,似乎有股特殊風味,不太明顯,
深色醬料和湯頭則有些特別,香而不死鹹,第一站簡單吃一下開個胃~
平日限定,小巷子內的低調熱門牛肉麵,
下午沒有休息,趁離峰時間來吃吃看,品項蠻單純的~
特色是可以在牛肉麵裡加半熟蛋包或者餛飩,
雖然心裡覺得加料會沖淡原本湯頭,但仍是忍不住加了餛飩。
在阿國買了燒餅後簡單吃了兩三塊,走到孝三路大腸圈那條巷子,
這家大腸圈幾年前吃過蠻喜歡的,生意依舊很好,
難得來基隆,還是盡量別吃曾去過的店了,隔壁的長腳賣一些麵食小菜,
外頭擺了麵攤裡面則有冷氣的店面,近中午天氣逐漸炎熱,對著老闆點幾樣就進去坐吧~
一直聽聞蘆洲是切仔麵大本營,所以特地約了朋友來挑選幾家吃吃,
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喜歡一般常見的切仔麵麵體,便是本著踩點記錄的心情,
這類台灣平民小吃是我們最熟悉的味道,要說多美味或許未必,
但若是一陣子沒吃到,心裡總會覺得悶悶不對頭,大概是這樣的感覺吧~
路邊賣牛肉麵的小館子多了去,平常比較少吃,即便上門也甚少有所共鳴者,
到後來是連紀錄都嫌懶,中原街的廖家,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為了它的小菜而來,
頭一次造訪就遇到有趣的情節,擠滿人的小店個個埋頭苦幹,有機會還可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