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四人,人均2.5k。
過去是政商名流常上門的老店,三年前歇業後近期重開(可能非原經營人),
這次點幾樣主要試一下味道(吃完大約五分飽~~),彙集友人意見反饋:
1. 那鍋精華陳年上湯的風味好像變得不太一樣
2. 招牌之一的炒五花肉🐖印象較現在美味
3. 價格只有歇業前的七成(我算了一下,這次點的菜每道都是以前的六成價)
► 200X~2023持續探店,頻率: 10~25間/月。
► 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四人,人均2.5k。
過去是政商名流常上門的老店,三年前歇業後近期重開(可能非原經營人),
這次點幾樣主要試一下味道(吃完大約五分飽~~),彙集友人意見反饋:
1. 那鍋精華陳年上湯的風味好像變得不太一樣
2. 招牌之一的炒五花肉🐖印象較現在美味
3. 價格只有歇業前的七成(我算了一下,這次點的菜每道都是以前的六成價)
照片記錄:人均1.2k。
預訂的台式烤鰻真是一絕,炭火烤酥的皮,下層的油質膠質以及帶著彈性的肉,
醬汁燒烤入味,實在令人欲罷不能🥰,而且這鰻魚毫無土味,
曾經在台南吃過類似的烤鰻是在阿添海產,不過我對他家的香油豬肝更有印象。
高雄近年有些海鮮餐廳名號響亮,連北部人都知道,比如台南旺、菜包李,
不過要吃這類餐廳,還是必須人多才好(至於惡勢力那類,可能又是另一番風景了..🤔),
這次兩人坐圓桌試幾樣菜,覺得不錯吃~但也不到驚喜,2,740+飲料,買單2,900,
如果有機會多人以及"精選菜色",Maybe有順道可以再來。
照片記錄:蔥蒜軟殼蟹/蝦猴(綜合)、石斑魚肚、海鮮捲、包卵魷魚...湊500元。
吃完明師父逛一下漁港,旁邊好幾攤炸海鮮,是漁港必備小吃攤,
買這種炸海鮮倒也不是尋求什麼美味,算是一種吃爽度的fu,
還好選的這攤海鮮料較無怪味(或者是炸得香香我感覺不出來?),
其中有一項海麻糬不錯吃(很軟Q的章魚足),這包真的吃不完,
到隔天放氣炸鍋再把它處理掉,然後~發現少給了魷魚翅,也許一次別買太多免得有漏。
照片記錄:龍蝦二吃+海瓜子+胡椒鳳螺+巨巨烤蠔..印象約2,500上下。
很久沒到漁港走走,趁著回桃園時驅車來一趟竹圍,人有夠多的,
我倆盤算挑一間海鮮餐廳進去,明師父好像是這區域蠻老牌的店家,
先探頭進去問問有座位,且對僅兩人的待客態度還不錯,就吃這裡了,
整體吃起來感覺是安全牌的店,坐二樓窗邊本來還可看海,
但天熱店家說得拉上窗簾,不然冷氣會不夠冷...
照片記錄:九道3,500(有拍到價格),人均1,170。
損友吵著要吃所以就來二訪,一早悠悠哉哉開車去基隆,
老闆還是一樣親和力滿點,老實說二訪沒有初訪滿意,
但整體仍水準之上,個人偏見必點紅糟鰻、墨魚香腸,滷鮪魚也可一嚐。
前陣子發現一間郊區的海產店貌似可試試(應該是新開的),就約了幾位老面孔過來午餐,
令我意外的是以同類型店來說,師傅的手藝水準算是不錯的,
另外可能是位在郊區的緣故,價格普遍都蠻合理,而且還有滷肉飯吃到飽,味道不差。
最後一天啟程返家前去了一趟噶瑪蘭酒廠,當然也就試喝了一些酒,
酒後不開車由J女代勞,雖然不很餓但還是提議吃個晚餐再回去,
看一看Map選了這間海鮮店,很特別位在田野中間的獨棟建築,
晚上遠遠可看到發光的鮮靚兩字扛棒,等到靠近時才看出不似一般海鮮餐廳的裝潢,
反而更像中菜餐廳的格調,旁邊停滿了車,生意挺不錯的。
今年還是免不了北海岸吃蟹之旅,除了吃萬里蟹以外,
曾在黃社長的blog看到他對金石門大閘蟹的評價很好,
尤其現在天氣漸漸轉冷,是膏黃逐漸豐滿之時,當天下午就先打了電話詢問,
這邊的養殖場比較偏僻,但是路上有牌子引導,所以也蠻好找的。
新東南是台北海鮮餐廳的老字號,趁著到土城辦事後,就提議來這吃晚餐,
門口可以代客泊車,像我們這樣的散客不免要等上一陣子,
運氣好大概不到半小時就入座,裡頭幾乎是大圓桌,被安排到少數的小桌子。
先前網路逛逛無意中看到這間粉鳥林漁食肆,主打東澳現流漁獲,
一些生食烤魚看起來不錯,便記了下來,這次中午臨時打了通電話,
ok就獨自過去吃了,在小巨蛋附近,算是位於住宅辦公的區域。
雖說來到台南大多時候都只探尋小吃,但這次出發前一週突然想吃台菜,
便撥了通電話到阿美飯店,被告知連假期間座位都被訂光,倒也不太意外,
欣欣餐廳暫時不想去,看來只好等冬天再說了。
金華路四段是晚上覓食的好去處,阿添海產在龍興冰品對面,
聽說平價且口味不錯,還有部分台菜菜色,便來此試試。
來竹科工作也在新竹住了幾年,大概是最近久久才發一次新竹食記,
上次就被網友傳訊問說還有沒有在寫?近來太常跑外縣市了,累積起來還消化不完,
其實手中有不少放了許久的新竹待吃名單,小吃餐館都有(二三十家吧~),
也許幾時再把他們清一清,就先來發個三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