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錦田105元、郭家80元。
近年偶爾喜歡用這種"對抗式"的記錄方式,早起連吃兩攤就是為了pk一下,
郭家開業資歷較老,其實兩家口味很相似(淡味的甜鹹滷汁),
單就肉燥飯我喜歡錦田多一點,因為瘦肉細嫩,而瘦肥肉都有即化感,
整體風味也較為濃縮,郭家入口時鹹香氣味似乎較厚,
但吃到後來就偏稀(可能滷汁太多底部口感較差),兩家的豬肉都沒有臊味。
► 文章底部放了我的google地圖連結(現標註約1,600間),新的一年持續更新,
有些不一定會發食記,但可能會標在地圖內。
► M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udadai/ -->志同道合者來此交流
照片記錄:錦田105元、郭家80元。
近年偶爾喜歡用這種"對抗式"的記錄方式,早起連吃兩攤就是為了pk一下,
郭家開業資歷較老,其實兩家口味很相似(淡味的甜鹹滷汁),
單就肉燥飯我喜歡錦田多一點,因為瘦肉細嫩,而瘦肥肉都有即化感,
整體風味也較為濃縮,郭家入口時鹹香氣味似乎較厚,
但吃到後來就偏稀(可能滷汁太多底部口感較差),兩家的豬肉都沒有臊味。
照片記錄:鴨肉飯30、下水湯40。
久違的高雄行,沒有Nibbon、沒有Liberté、沒有承sho等熱門難訂的餐廳,
騎著新款Ubike吃吃懷念的南部小吃,不也很好?
這家七賢,讓我重拾N年前頭一次吃到美味鴨肉飯的愉悅感。
照片記錄:天一香肉羹順(魯肉飯20+肉羹45)、21號滷排骨飯70。
中午吃完安一五郎,下午休息儲備戰力傍晚又去逛廟口,我就是觀光客咩~
再訪天一香肉羹順、樸實好味,隔壁的魯肉飯專家也不錯,系出同門,
順道吃了21號滷排骨飯,個人不太建議...
另外再踩點觀光客喜愛之阿華炒麵、營養三明治(都快10年沒吃了),
最後偷推一個奇妙小攤,上次來基隆有買到,頂呱呱前面的炭火烤豌豆,
喜不喜歡這種焦香具嚼度的烤豌豆見仁見智,但絕對是少見的古早味特色攤販。
覺得市面上主售炸後滷製的古早味排骨店家不多,也許主流客群一直都是炸排骨,
或者也因工序較多,較少人願意做?而要吃到好吃的炸滷排骨其實也不太容易,
要嘛里肌肉處理得過乾,要嘛滷汁不夠味,炸粉裹得不勻稱、過散造就口感不好..等等,
這家鬍鬚林算是蠻好吃的,位在鶯歌、桃園八德交會處附近(桃鶯路<-->鶯桃路),
有趣的是~隔壁有一間忠孝排骨,同樣標榜炸滷排骨老店打對臺,改日有經過再吃。
年前密集的每日發文後,接著就進入舒適的年假期間,
一晃眼半個月又過去了,我果然還是挺懶惰der~
這回繼續來分享一下華西街夜市B區,兩間都是賣梅干菜飯的小店,
由於老媽是客家人,所以對我來說屬於吃得很習慣而且也蠻喜歡的醃菜。
會知道台視文化大樓的珍蜜咖啡,恐怕和許多人一樣源起於"康熙來了",
大概是節目太紅的關係,即便沒看過當集節目,也會輾轉得知珍蜜賣的餐盒,
不過那真的是相當多年前的事了,本著好奇和踩點精神前往。
從基隆準備啟程往宜蘭的路上順道去了正濱漁港、阿根納造船廠遺址,
以及八斗子潮境公園,這次刻意由東北角走濱海,沒想到沿途車子仍是不少,
傍晚經過福隆車站附近時,便買個早已打算要吃的月台便當。
隔了很久才來一趟基隆,仍是得來逛逛廟口夜市,
上回來這吃的29號攤魯肉飯專家,與隔壁的天一香聽聞乃是親戚關係,
滷肉飯肉羹屬於同一系作法,當天才剛走到夜市範圍就起了午後暴雨,
趕緊三步併作兩步到天一香躲雨,順便吃碗魯肉飯和肉羹。
每次到嘉義必定都會吃火雞肉飯,在地朋友曹rayray表示最喜歡安和街桃城南門,
但據其說法,得要半夜營業老闆在時才會比較好吃,
總之這次是暫時沒去探了,而是挑了彼此鄰近的和平與嘉義人。
找了個午餐時間來吃慶陳雞,因為這間店假日不營業只能平日來吃,
有時就是會想吃些很簡單、突顯食材原味的,但就得必須要真材實料,
食材處理方面與刀工等當然也不能馬虎,店主是先前伍佰雞屋的主廚,
後來到我FB粉專留言說這盤肉他切的啦!
原來和新竹黑食堂的主廚Ping是熟識,才會被他看到我po了照片。
接近傍晚時間本想上門秋月生炒鱔魚,遇到臨休只好週邊巡視一下,
看晚飯時間未到時有啥可吃?福安鴨肉飯生意正好,就它了,
朝天宮旁的鴨肉飯就老受和福安,老受店內有冷氣吹,而以口味來說我對福安更有感些。
北港小吃很有地域性特色,比如這裡不少店都會賣排骨尾飯(炸再滷的傳統做法)、
滷筍絲(並非筍干,切成細絲)、以及不同於台南的蝦仁飯,
廟口𩼣魚湯是一間雨傘店,當天沒營業只好摸摸鼻子離開,轉往廟前大街的阿敏蟳羹。
在北部要找到好吃的火雞肉飯較為不易,尤其近年在嘉義吃過兩位數的火雞肉飯店家後,
偶爾總會懷念那個好滋味,新竹本來就蠻少賣火雞肉飯的店,
吃過幾間~覺得"氣味"與嘉義特別像的是西大路靠近經國路的林家火雞肉飯,
最近發現世界街有一間火雞肉飯小店,味道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