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
幾年前經過各種比較~~我的最愛還是四喜,端午節前無法預訂,聽到是09、11、17:00三個出爐時段,
出爐前半小時人就排很長了,除了八寶紫米我還好,其他都喜歡,
喜歡鹹蛋黃的可以直接買蛋黃鮮肉粽,因為這裡的蛋黃是台北數一數二口感優質的。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
幾年前經過各種比較~~我的最愛還是四喜,端午節前無法預訂,聽到是09、11、17:00三個出爐時段,
出爐前半小時人就排很長了,除了八寶紫米我還好,其他都喜歡,
喜歡鹹蛋黃的可以直接買蛋黃鮮肉粽,因為這裡的蛋黃是台北數一數二口感優質的。
[照片記錄]
身為糯米控的我自早年跑南部吃了數家台南米糕之後,就曉得要找到理想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能說難得對輪胎人必比登這麼服氣,桌上每一樣都是老夫妻用心的成果,
米的軟硬彈性、滷汁澆頭所下的勻稱感、花生的鬆脆、入味飽滿的香菇...
甚至連虱目魚的處理以及湯頭都媲美專門店,我一定會再來。
收到line私訊說端午肉粽開賣,看了一下價格..以在高級餐廳來說並不算貴,
基本款臘腸粽x4+紫米蓮子粽x2 共2,200元,
好奇之下就訂了一組試試(我非熟客,只是剛好有line),
照片記錄:5顆1,480元。
粽子我還是比較在乎整體的感覺🤔,料的多寡或者高級與否還是其次,
但總要吃過才知道喜不喜歡,這次剛好瞄到開賣的訊息就訂下去,
賣得比想像中快,沒訂到蠔乾版本,就來開箱正常的鮑魚粽。
其實分開來吃都還不錯,用料是ok的,鹹蛋黃、栗子、香菇,碩大飽實,
三層肉也挑過,油滑不柴澀、滷得蠻香,以上這些都打理成適合"慢慢咬"的口感,
雖說飯與料各自為政,米飯弄得還是挺好吃,氣味路數接近"石門劉家"(但沒這麼濃重),
飯很Q彈但不是很"粒"的,裏頭摻了很少許的油蔥與菜脯,是我喜歡的類型吧,
只是感受不太到什麼粽葉香氣,剩餘的粽子我打算把蒸的時間拉長,讓食感不要太乾。
在台南一定要早起,才能吃到晨間限定的早餐,也有人乾脆熬夜?(我這把年紀不行~~😂),
這家粽子傳聞中難以取得,大約5點開賣、8點多賣完收攤,
還好呀?老人家我5點前就起床先吃了兩攤舒服的"湯湯水水",
6點多才晃來這裡,補充一顆沒加花生粉的純粹菜粽,
月桃葉的香氣、軟Q糯米與花生的鬆甜,就是一種台南氣味的感受。
照片記錄:乾米苔目、麵飯小菜等...約300元。
到台東的第二天,中午開始出來覓食,依我習慣吃個三家店當屬正常,
看許多人提及到台東要吃上一碗米苔目,所以就挑了這間試試,
中午生意很好,晚到的人就只能望著客滿的小店面,
來到台東才曉得,原來"台東流"的米苔目得撒上許多柴魚片,
這樣拌著吃~愛者恆愛,店裡的辣椒醬(醬油)還供應了三種,
小份的黑白切量並不多、可多點幾樣,豬肉品質ok,平平順順簡單一頓。
往年端午前夕常會有粽子相關的媒體專題報導,因為我蠻喜歡糯米類小吃,
好奇之下也試過幾間這些所謂榜上的名店,今年應該不少人都早已開吃一陣子了,
仍是來整理分享一下幾家粽子吧,以後有新增可再補充~
(2020年補述:新增億長御坊、施正行上海粽、美芳肉粽、天香樓東坡粽、王記府城肉粽)
東南街往竹蓮市場巷子的越南小吃隔壁,開了一攤油飯魚丸湯,
專做給人外帶的,因為這裡離我家還算近,久久會來買一次老鄭的炒米粉
(這家炒的細綿炊粉在新竹的鴨肉麵裡,是我目前屬一屬二喜歡),
所以也算是無意中發現這攤,看營業時間是早上11點起。
在鳥苑吃完串燒喝了點酒後,決定在飯店附近尋覓宵夜場小吃作為收尾,
後來找到這家魚市米糕是一間老店,很多年前就在雜誌中看過介紹,
當然那時不像現在網路資訊發達,當年我住台中時也是沒吃過的,
畢竟台中還是清水的筒仔米糕比較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