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脆皮燒肉飯130、文華雞腿飯160。
被朋友照片轟炸,史前巨餓之下買了兩個便當來吃😤,
燒肉咬起來咔咔脆,比坊間常見質感好得多,不會太鹹太澀,
淋一點風味適中的椒麻醬挺好,雞湯長米飯香氣也夠,單吃就不錯,
雞腿幸好有加新式辣椒醬,才不會太單調。
► 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IG或標在地圖。
► 200X~2022持續探店,頻率: 10~20間/月。
照片記錄:脆皮燒肉飯130、文華雞腿飯160。
被朋友照片轟炸,史前巨餓之下買了兩個便當來吃😤,
燒肉咬起來咔咔脆,比坊間常見質感好得多,不會太鹹太澀,
淋一點風味適中的椒麻醬挺好,雞湯長米飯香氣也夠,單吃就不錯,
雞腿幸好有加新式辣椒醬,才不會太單調。
照片記錄:招牌夾心100、香蒜50、奶油煉乳50。
連下午都要等上近半小時的天母名店,這種越式法國麵包摻了米粉取代一部分麵粉,
所以才有"裂脆"的口感,也是法國殖民越南後的產物。
招牌綜合麵包夾了醃漬紅白蘿蔔、香菜、午餐肉、豬肝醬..等,
味道上這家屬於相對淡雅,夾料不殘留太多湯汁是很好的一點,清爽之餘享受膨鬆脆口,
至於奶油煉乳麵包的內餡偏奶油質地,不太煉乳也沒太甜,是還蠻涮嘴的。
照片記錄:兩人約4,650。
頂級的跨國韓式連鎖餐廳,價格相對高但是用料口味合乎期待,
可續的七款小菜都是自製,非外面工廠的,至少味道走向沒有那種千遍一律的無聊,
去之前已經和達人請教過要點什麼了😏,加味牛小排一吃就列入下次來會想再點的,
應該要一人一份才足夠吧?海鮮煎餅的麵糊量剛剛好,海鮮、蛋香突顯,
韓式炸雞也是在台灣所能吃到像樣的,牛尾湯味道太淡了~如再訪會跳過,
海鮮豆腐鍋我則很喜歡,肋眼三明治比想像中好吃,一體感打理得不錯。
照片記錄:兩人3,000。
中午小酌一下,這是第一次來Baan,疫情期間有划算的單人套餐,
和朋友兩人又另外單點幾道菜配酒,菜式的調味與呈現,半數比預期來得好,
特別喜歡黃咖哩炒海鮮,香料調性是很舒服的飽滿圓潤,
打拋牛弄得酥酥香香,香蘭葉味道有滲入雞腿、以足夠溫度烹調使香氣充分,
蝦餅沒有摻雜過多其他帶Q的漿類,而加點熱燙的那份蝦餅比套餐溫溫兩塊好上許多。
當天沒點到外場說極辣的鳥眼椒炒蝦算是失策,因為有帶甜蜜蜜的酒阿~~😂
照片記錄:檳城炒粿條165、三色奶茶90。
說是馬來西亞在台北的連鎖分店,抱有一點期待...🤔
炒粿條味道不錯、也有炒出香氣,只是份量"精緻"了點,
以這種街邊小食來說,比對其售價,得先表現出大氣,
給人的第一觀感才會好,除非味道也能走精緻路線,總之~簡單吃吃吧!
開了一小時的車,一進門就被告知鮮蝦餛飩沒了,有不詳預感,
只好先點廣東細撈麵、5個粉捲,果然~過幾分鐘大嬸就來說粉捲被訂光沒有了!
才剛過11點,已經沒食材了!在我打出遠道而來的苦情牌之下展現人情味,
說著..可不能讓我白跑一趟,會想想辦法呀!並笑指隔壁那桌是從桃園來的,
令我想起~我老家桃園的後火車站(租界區)好像也曾有賣越南粉捲的,不知安在否?
剛開幕不久的泰菜小館,號稱預約制私廚,當晚幾組人沒訂位走進來都被告知客滿,
主廚AJ在許多泰菜餐廳歷練過(包括較知名的SUKHOTHAI、Baan),
在網路看了菜色很想吃便立馬預約,需要預訂的菜色有醃蟹、烤泰國蝦、香蕉煎餅等,
點了幾道菜口味還蠻強勁的,有些吃一吃辣度出來後整個直冒汗,
除了下酒、配上夠甜香的泰奶也挺爽快,餐中AJ會出來打招呼問候,感覺蠻溫和謙遜。
很少在板橋踩點,只是因為無意中得知這家肉骨茶店就先記下,
趁著有路過板橋時,前來外包豬肚湯回去給我家正嗷嗷待哺的那位,
既然來了就順道吃些東西,周六日下午有營業挺好的,因為一般我還是喜歡人少時訪店。
飯後散散步把緬甸街頭尾逛過一次,在沒過來之前真想不到這裡如此熱鬧,
絲毫不冷清,再來打算第三攤吃個甜食當作結尾,思考一會兒,
挑了相對與雲南便當、小檳城屬於另外一端的李園,販賣滇緬風味的小吃。
今年即將新增台中城市的米其林評鑑,摘星呼聲很高的JL Studio,
為台灣第一個入選Secret tables(隱密餐桌)的餐廳,
而且上榜今年亞洲50最佳餐廳第26名(台灣其他3席為:MUME、Raw、祥雲龍吟),
近期從北市某餐廳老闆口中聽到,說他認為JL是全台最棒的fine dining,
這當然見仁見智啦~(主廚Jimmy是他朋友),之前在台中鳥苑和新竹岩嶼塘,
和主廚聊天時也推薦過JL,這次總算逮到時間過來造訪了,
嘗試的是在周六日推出的午餐2,800/人(一般晚餐是3,800/人),
餐點道次應該有略減?但我覺得份量剛剛好,以餐食表現此價格很值,
加上無酒精pairing(980/人)還不錯,是本次在台中最滿意的一頓。
路過這家店很多次了,一直很好奇味道如何?
就找了個下午時間來吃點東西,店名稱作柬泰雲風味料理(其實較像小吃店),
可能柬埔寨鄰近泰滇的地理位置,飲食文化有相近之處,看菜單品項也有那種感覺。
從忠孝新生出站,是來到我當年讀碩班曾待過兩年的母校,但老實說很少在這附近吃飯,
當時覺得這邊相對沙漠吧,濟南路週邊應該是最多吃的了,近年增加了一些店,
或者是汰舊換新,這間來碗Laksa好吃不貴,可以再訪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