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
我曾經也算是一個餅控(主攻鹹的,甜餅吃少),現在不敢天天大口嚼澱粉,但偶爾還是需要一點慰藉...🥺
巧房需要稍微排隊,買到豬肉、韭菜、蘿蔔絲,一口咬下豬肉餅,這模樣實在美好,
而韭菜最好的時節已過,但氣味新鮮亦嫩,蘿蔔絲則暫時找不到特點,
有更合我口味的選擇吧,希望下回可以買到牛肉嚐嚐。
► 200X~2023持續探店,頻率: 10~25間/月。
► 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
我曾經也算是一個餅控(主攻鹹的,甜餅吃少),現在不敢天天大口嚼澱粉,但偶爾還是需要一點慰藉...🥺
巧房需要稍微排隊,買到豬肉、韭菜、蘿蔔絲,一口咬下豬肉餅,這模樣實在美好,
而韭菜最好的時節已過,但氣味新鮮亦嫩,蘿蔔絲則暫時找不到特點,
有更合我口味的選擇吧,希望下回可以買到牛肉嚐嚐。
照片記錄:兩人約1k。
"亮點"是一顆要價47元的鮮蝦干貝餃,接近我目前所看過販售定價最高的中山對酌,
水餃很大顆用料也扎實,不過47元系列終究還是吃不起~體驗過就好~~😂
最喜歡18元的香菜皮蛋豬肉餃,至於其他家常菜還蠻實吃..比想像中好,有機會可回訪吧。
照片記錄:人均約1,100。
近半年新開幕,有朋友表示:某方面來說很道地,是不拘小節的烤串。
當天覺得比較ok的有黑胡椒牛肉、醬油筋、雞翅、麻辣排骨、蒜蓉扇貝、雞腳、醬油炒飯,
比較驚人的是烤羊腰、某種咬不斷的筋(板筋?)、鵪鶉(乾),烤了什麼外場有路過就放上來,
有時一股腦上了一堆串串,也不知道吃了啥。😂😂😂
東北菜不常接觸(餐廳其實也不多),某次無意間注意到這家店,
我還特地查了下老闆是從吉林搬來台灣定居,以前在大陸東北就是廚師,
開業幾年已有不少住在台灣的家鄉常客,後來某天中午心血來潮打去問有沒有位子?
說客滿~就知道要先訂了,揪了同好提前一週就先點好14道菜,
而且交代不需要調整味道(正常做),老闆一個人動作不算快,
就慢慢吃,一定要人多來吃,七人吃到很飽人均也才不到600!
前陣子新聞報導北方菜天廚受到疫情影響打算結束營業,
後來因為不少多年常客的強烈要求,所以決定繼續撐下去,
近幾個月已經有數家老餐廳結束或暫停營業了,心想一直沒吃過天廚,
萬一突然結束營業多少會有點遺憾,就趕忙約了母親節帶長輩來用餐。
後山埤站旁的珍好鍋貼,是之前逛黃社長的地雷週記網誌裡無意中看到,
雖然大多時候參考餐廳評比(或者過過乾癮),但其實裡頭也記錄了很多小吃,
而且難得看到蠻高的評價,中午表定營業到1點半,可是1點左右鍋貼就已賣完。
追蹤的IG裡一位美食前輩po過不只一次興隆路的無名徐州烙餅和饊子,
讓我有點心癢,就定好周六一早急行軍到文山,饊子是一種油炸的回族點心,
我以前也是有吃過,不過現今台灣應該算是少見吧,南崁某間新疆麵食也有賣饊子,
但質地看上去不同、會加進湯麵裡吃,改天再去探探好了。
趁端午連假來到睽違許久的基隆,這次計畫先在基隆吃吃東西住一晚,
隔天從東北角濱海前往宜蘭,算是很健康的踩景點之旅,
來到基隆已經接近中午,原本預計先到安一五郎吃海鮮,
結果端午節店休~有些失算,只好另外找食物果腹~
這天又到湳雅街附近覓食,享喫就來是一間眷村外省味的麵食餐館,
飯後聽老闆(老伯)說他是河南人,應該就是早年隨國軍撤退來台的,
自製道地的傳統道口燒雞、醬鴨,整體覺得是會願意再來吃的小店。
眷村麵食在新竹是十分常見的,查看資料是寫說以前新竹市的眷村就多達47個,
甚至後來還蓋了眷村博物館(從來沒進去過),最近發現一家新竹州廳附近的麵店,
招牌是寫著活泉牛肉拉麵,google則是張春蘭活泉麵店,就進去吃吃看吧。
最近到中壢的次數變多了,也就順勢看看有沒有什麼不錯的點心小吃,
後火車站的張家鍋貼曾撲空過一次,所以這次決定怒吃鍋貼+水餃各一盤。
中壢或桃園(後)火車站周邊有許多泰越菲印等小店,
上次聽聞北投品樂廚房的韭菜盒子不錯,就默默的記下了,
想說與前陣子去吃的江蘇菜盒店比較一番,但其實以上次在江蘇菜盒店的經驗,
我特別喜歡的是酸菜盒子與現做的豬肉餡餅,韭菜盒子雖不錯但印象不算太深。
近年除了往宜蘭時會路過新店文山這塊區域,其他時間大概也少有機會過來,
以前當兵時的營區在景美夜市附近,所以那邊是比較有記憶點的,
心裡倒是有計畫幾時去烏來時,可順便新店吃吃東西,或是碧潭走走。
王德福滷擔,很特別的店名,得知原來是wonderful的諧音,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