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人均約1,300。
這類家庭式和食之中,以我自己喜好,神田橋是目前名列前茅的選擇,
心想很久沒來,約了幾位同好這樣可以多點幾道,
有些黑板菜或檯子上的小料理值得關注,燒烤類就不見得要吃吧~?
► 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IG或標在地圖。
► 200X~2022持續探店,頻率: 10~20間/月。
照片記錄:人均約1,300。
這類家庭式和食之中,以我自己喜好,神田橋是目前名列前茅的選擇,
心想很久沒來,約了幾位同好這樣可以多點幾道,
有些黑板菜或檯子上的小料理值得關注,燒烤類就不見得要吃吧~?
這次的明福仍然精彩,以台菜「清、淡、鮮、醇」的手路,
拿捏合宜,整餐舒暢無負擔,第一次吃到麻油薑絲筍殼魚,
魚的鮮味與麻油薑有高度調和,白菜牛肉羹也是初嚐,出色的台菜清鮮風格,
其實幾乎都水準之上,小魚山蘇、滷筍大腸、粉肝,都是細膩度的呈現。
照片記錄:餐1,500x10人+酒x3支 3,800。
一人餐館、每場次一桌的預約制家常菜,當天狀況可能不是最佳(店主太累了?),
從部分菜品的呈現可以感受出來,但調味還不錯,
八道菜每人平均份量不算太多,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澱粉配比偏高,
以朋友聚會輕鬆吃+輕鬆喝酒的角度,對比價格覺得ok囉~
照片記錄:菜單全刷共590。
只賣週六日的路邊炭烤攤子,這種價格可忽略食材等級,而且也才四樣直接刷起來,
吃完覺得有路過可買(倒不需特地來),羊肉都偏原味,需要再多些鹽,
雞肉類醃製味道很夠但不濃重,都還蠻涮嘴的~~
也有提供土耳其辣椒粉,忘了可以跟他要。
以前是酒吧(說營業有10年),現轉型為餐酒館搬到曾經的小圈子義大利麵位址,
店主是香港人,料理有港味底與融合西餐的風格,調味有平衡有起伏、細緻度也蠻好,
雖然這次約了共六人一起,其實1~2人也很可以(因為有的菜份量不多),
除了臭豆腐薯條和草蝦那道我不太行之外,其他都覺得好吃,會想再訪。
照片記錄:人均1,100。
由於懷念林師傅的手路,請朋友幫忙帶路,這次安排的閹雞口感真是絕美!是我吃過最好的閹雞,
其他菜色偏向輕鬆吃,不過,當天的炒青菜有讓我眼睛一亮,
盤底清澈不殘油,該有的鑊香並激發了菜葉的風味...總之~小店還是留給喜歡的人就好。
照片記錄:辣義式香腸145、綜合野菇155。
新開不久的pizza小店,朋友非常推薦,在現場咬了幾口,酸種麵團的餅皮很香,
現場回烤,最好趁熱吃,整個外圈一層輕盈的脆、風味很好,烤箱重新加熱就抓不回那個口感,
偏重的起司番茄底,料我還好覺得不是重點,如果吃膩了拿坡里式餅皮可來這"轉換"一下。
在友人關照之下來試幾道+小酌的續攤場,說是備料與細節處理由日籍師傅在做,
水準出乎意料不錯而且料理均價不高,可能主要也是靠酒,可惜環境頗吵鬧😯,
有些菜時間晚就沒了,之後會想再約一場,補上有些想吃卻沒吃到的。
早想試試阿發師手路菜,正好跟上朋友約的局(吃3.5k/人),
比預想還棒~沒有失望,除了生魚片那盤..(下次協商拿掉🤫),
整餐細緻度不敢說很頂,調味卻有力有轉折,而且份量多又氣派,
特別偏愛位上的十全佛跳牆,是今年至目前最喜歡的其中一道菜,
如果要和明福佛跳牆比較(最近才又剛吃),想了想還是要投青青一票~
照片記錄:晚餐1,600 Omakase+加點安康魚肝最300+啤酒200。
近期很紅~~好幾位朋友先後從台北下去吃,師傅小霖曾待過鮨天本,
所以菜色有其影子在,這個價位吃完不會有什麼意見,
明顯熟食還是比較拿手的,比如烤鰻、釜飯,還有一道不錯吃是松葉蟹,
當天剛好有安康魚肝最中就加點了,如果有搭清酒應該也蠻合適,最近會再去吃一次包場。
今年餐價調漲後加酒要破萬了..😱,部分pal不太能出國的久久來一次可能還行,
畢竟食材變化度不會太大,炸海膽大葉與障泥烏賊是整場的力道peak,
細嚐白身魚的本味仍是舒服的事,綠竹筍和栗子地瓜也是好配角(其實更想念無花果🥺),
不過頭一次吃到的藍龍蝦倒沒有特別突出的點,Pairing依舊很不錯,更提升用餐體驗完整性。
照片記錄:午餐4,500 Omakase。
非現今的熱門日料店又一間,網路資訊不多、同溫層友人評價兩極,
信任好友品味便聽從提議來試試,整頓吃下來感覺不錯,大多偏愛熟食的處理,
整體風格樣貌應已成熟穩定、愛者恆愛,看不出來阿傑師才大我四歲,我還以為14...🤣
另外,這場也是少數吃到快30道的~
高鐵站旁和逸內的中餐廳,以我多年北桃竹往返的經驗,這個價位對桃園來說是頂級的了,
仔細一看,單價與台北的高級粵菜餐廳也有得拚,當天中午除了我們之外也只有兩桌而已,
實屬意料中的空蕩~但環境打理不錯,外場表現仍不夠合襯、而且上菜太過趕場,是比較可惜的兩點。
照片記錄:牛肉麵附豆干酸菜225元。
上個月跟朋友吃完才討論過心得,沒想到最近一波熱度😏,
食材確實~~牛腱肉質不如一般之軟嫩,更不用提與豐厚化口的腱子心比較,
但至少燉得時間夠長、也ok了,是否另外用什麼現成高湯或者罐頭我其實沒太在意
(謎之音:很多料理都必須使用罐頭才會夠味,並非新鮮蔬果才正確),
畢竟主要是價格吧!這樣一套還附好吃的豆干,真的沒什麼意見了,
尤其最近才吃到一碗190元卻難以完食的牛肉麵...「我是誰?我在哪?」的那種...😷
總之"門前"以我自己,大概算久久路過一次可進去吃的店(事實上卻無法😂),
然後~有朋友講,調理包也與現場吃不同~~
照片記錄:人均2~2.5k。
徐家其實就如他們自己所言的家常菜fu,而且有些菜口味弄得頗重,
配個白飯吃應該蠻開心吧,但是量還不少,如果這樣吃~有的人後面就吃不下了~
紅燒肉上菜居然有BGM😹~~一定要拍個影片記錄一下。
本店右方的新場地有八個座位,由阿皓親自服務,
最欣賞的仍在於醬汁等搭佐調配美味而且與餐match,
可說是fine dining規格了,獨樹一幟的路數也許將來更加成熟~
持續開發菜色這點,也使得隔一陣子過來能有所期待,還挺好的。
照片記錄:小乾麵40、兩種湯35。
連假的早晨覓食連環貢龜,最後來吃必比登推薦的阿坤麵,
沒抱特別期待的平常心奏效了,麵是不太油的油麵,咬起來有彈勁,
自調的油蔥很香,另有朝天椒辣醬和大明辣椒醬可以自己加(不是東泉唷!😂)。
照片記錄:單人200元左右。
2020年高雄10大肉燥飯霸主名單之一...😮
先別不以為然,實際探店後覺得仍保持住用心,尤其這種重新裝潢(搬家?)的老店,
虱目魚肚花時間現煎,上桌乾乾淨淨不殘油,酥香、肉質細嫩,
魚皮綜合丸湯也挺好,沒有虱目魚皮容易遇到的土味,
三種丸子(虱目魚丸、干貝丸、蒸肉丸)都是咬起來扎扎實實。
肉燥飯確實頗具水準,北部人不一定可接受的飽滿甜度,
有點像印象中的橋頭黃家,但是入口即融、毫無肥膩,重點的米飯也沒有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