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這次行程會路過的地點,考量生煎的評價與類型,硬塞了四家進來🤣,
每家都吃三顆左右倒也不算太飽,挑選吃哪家上海生煎之前需先曉得種類的區分,
以下敘述...
依麵皮發酵程度分為全發酵、半發酵、無發酵(或說有稍微發酵過),
肉餡則分為清水派與渾水派,清水派不放肉皮湯凍,湯汁來源全依靠肉餡,
渾水派就是放了皮凍所以會爆汁,摺口也有朝下或朝上兩種,這樣煎出來的口感就不同。
(舒蔡記)
開業40年,20年前才正名為舒蔡記,曾有食客譽為"生煎之神",
是一間兩層樓但小小的店面,要先在一樓櫃台點餐拿單子,再到攤位前等待取餐,二樓有冷氣。
舒蔡記屬於半發酵渾水派,收口朝下煎得相當脆底,但感覺上焦硬度是有點過強,
就看對這種脆中帶硬有沒有愛了,現煎的湯汁極燙易射顏~~務必小心,
從剖面中可看到因為半發酵,內層保有彈性,肉餡偏鬆細、調味高甜度,
其實我覺得麵皮可以,肉餡就非我中意的,至於熱門的豬油菜飯感覺勝在價廉,
料足油豐香味夠、但是拌得不均勻,如果真要省胃空間就不需點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中路這家附近多家維族等少數民族開的肉舖,
鄰近轉角試了一家新疆烤羊肉串,那是穩穩的好吃呀。
(滬江老正和)
是一家本幫菜館,從前叫做南海飯店,是開業約90年的老店,
據查這家的生煎其實做的是早年大壺春的生煎,後來被迫改名,但仍保留了老大壺春的做法與口味,
必比登多年的大壺春應是除了小楊以外遊客最耳熟能詳的,全發酵的麵團以及朝上的摺口,
這種手路被稱為"本幫"流,相對來說偏薄的皮、汁多、摺口朝下如舒蔡記這類就被稱為"揚幫"流派,
老正和是全發酵清水餡,麵皮軟Q帶彈性,完全沒有想像中的厚重,
肉餡更如包子餡般的成團,滲出的湯汁被內壁吸收,麵皮嚼起來既香且不乾澀~搭上酥底,
這種一體感說不定吃了會蠻上癮的(雖說有些人就非得要薄皮爆汁不可😂),
另外這家的招牌菜有八寶鴨等,但不在我等的考慮範圍(也吃不了)。
(東泰祥)
本次四家生煎如果說只能挑一家再訪的話,我應該會選東泰祥,頂著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頭,
有兩家分店,我們去的是重慶北路,店大人多,一進門菜單就在櫃檯旁邊牆上,
直接點餐結帳,有選擇困難的人要先看好,東泰祥是半發酵清水派(也有人說是渾水),
我則感覺較像渾水,湯汁量中等偏多,底部摺口煎得很酥鬆,肉餡的味道與口感皆好,
也許是作工相對細緻穩定,難得大家一致覺得好吃的一家,另外點的蔥油拌麵也不錯,
麵體有筋道,風味鹹7甜3、香氣充分(開陽啊!),比我在老吉士點的拌麵更對味。
影片支援: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lYUyTwfW9jo
(小楊生煎)
小楊約有30年歷史,因為做法路線比較"特殊、非傳統"(幾乎不發酵、渾水),
所以聽說很多人不承認它是生煎的一員,但實在太紅了,變成了一個大品牌,
四處都有分店(品控不錯?),這種幾乎沒發酵的麵皮就很薄,也沒太多嚼度、湯汁則富足,
可以體會喜歡的人就是求一個皮薄汁多的炸裂感,點了藤椒大蝦和豬肉餡的雙拼,
大蝦版本用料扎實,但還是覺得豬肉版比較好吃,時節的薺菜生煎沒點到,現在想起來有點可惜,
此外許多人推薦的老鴨粉絲湯也不壞,我去的是巴黎春天的分店,樓下有一家FIVE GUYS漢堡,
台灣沒有分店,有餘裕的人可以兩家一起吃~~
影片支援: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Ocahk1Dpv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