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
云和是上海知名的高價麵館,長樂路這家有列在必比登裡,不過我覺得拿必比登有點牽強,
因為隨便吃碗麵可能就會台幣破千,但以用料品質又是真的好吃,這次點的小菜也棒,
一吃就知手藝蠻有水準,地下一樓是私房菜、樓上是麵館,麵館+私廚,咦?好熟悉的感覺~~😂
菜單品項極多,其中一項招牌是六蝦麵(新鮮河蝦的蝦仁、腦、籽、湯、粉、油),
是蘇式三蝦麵的進階版,不過我覺得太奢侈,試水溫吃吃三蝦麵就好了。
► 200X~2025持續探店。
[照片記錄]
云和是上海知名的高價麵館,長樂路這家有列在必比登裡,不過我覺得拿必比登有點牽強,
因為隨便吃碗麵可能就會台幣破千,但以用料品質又是真的好吃,這次點的小菜也棒,
一吃就知手藝蠻有水準,地下一樓是私房菜、樓上是麵館,麵館+私廚,咦?好熟悉的感覺~~😂
菜單品項極多,其中一項招牌是六蝦麵(新鮮河蝦的蝦仁、腦、籽、湯、粉、油),
是蘇式三蝦麵的進階版,不過我覺得太奢侈,試水溫吃吃三蝦麵就好了。
[照片記錄]
週六日限定的燒鵝(但看運氣未必每次都有),點了一支去骨鵝腿,炭火慢烤、濃濃的炭香味,
非脆皮型但別有一番風味,肉質不錯、既彈性而又富油質的滑嫩,況且這樣一盒才售5~600元。
附近柴寮仔是老店了,粗米苔目"估溜"有嚼度、但非林森北宵夜名店那種過於彈牙的感覺,
黑白切新鮮,以價格而言至少是許多店1.5倍的份量,且是目前少見區分成如此眾多豬細項部位的了。
[照片記錄]
去年團長人在國外,今年終於願意藉尾牙之名再次開五桌共聚一堂,當然是在最大的"隔壁"包廂,
晶的開局熟客表示"難得不是主揪可以專心吃飯"🥹,其實菜品有些我都吃過不少次~沒太多感覺,
最好的仍是生拆膏蟹麻婆豆腐,但真要說這場的菜對我而言不是最重要,而是跟好友一起聚聚+喝酒。
逸道和東方景宴是同個旗下的,一間是淮揚菜、一間是潮州菜,
逸道(外灘源)與東方景宴(思南公館)原本這幾年都維持米其林一星和黑珍珠一鑽,
但是到2025發佈的米其林指南,逸道掉星變成推薦餐廳,我11月在逸道的經驗是挺ok,
雖說掉星..但回過頭來看看台北某些一星中餐廳也沒有它好,
而且這次透過美團購買的午間套餐還很划算,適合做為比較大的兩餐之間緩衝、屬於輕鬆的一頓飯。
[照片記錄]
二訪,是順路帶我姊來吃(難得遇到她沒吃過的),初訪時就覺得有一定水準,
便跟她說這家更接近我心中台北必比登的模樣,環境不錯、做的東西也用心,
重點是有獨門的菜色,但兩次過來生意看起來都普通,可能是均價較高?畢竟還是偏小吃店。
[照片記錄]
若要說去年底食圈最火的私廚那是非紅棉莫屬,大班樓葉主廚夫妻老朋友的Tanya長年吃他們的料理,移居台灣後以越洋指導的方式自學三年,本人很客氣、服務氛圍都很好,最後結帳金額稍微高出預期,因為以這金額(3.7k),整體菜品總感覺還需再精進努力一下,其實稍微一想就明白~三年資歷時日尚淺,來客以平常心看待就好,給予批評是應當,但用詞不需太苛刻,只要態度正確且有心~~會愈來愈好。
想起許久沒來,趁生日月找小明師,又吃了一頓滿足度很高的燒肉,
最近有朋友問我"O和"與Wagyumania?我告訴他秒選mania,並非說"O和"不好,
只是有比較有傷害,操盤烤功就不同了,而且在mania吃未經產近江母牛會比"O和"差嗎?
更不提價格又合理,我這次帶去的朋友就吃到彷彿美味升天(這是我幫她註解的)。
[照片記錄]
之前提過此店就是原徐淮人家的老老闆&陸籍老闆娘後來出來開的,二訪吃起來的感覺沒有什麼改變,
就是久久一次蠻ok的小吃店,菜單之中應該來不及做的煎餃、以及蒜泥雞蛋被拿掉了,
希望下次來的時候品項可以穩住啊,想吃肉夾饃我現在會想到的是這裡,
畢竟台灣坊間大多賣夾饃的饃餅..曾試過即可,並非我想吃的模樣。
原本一直都不在我欲造訪的名單內,直到某友跟我說他是吃了多年的常客,
大廚陳偉強10年前在職時為桃花林打下很好的基礎,所以有他點菜我覺得應當放心,
這次一試確實不錯!而且以飯店內的高級餐廳來說價格並不算高昂,
雖說相對冷門沒討論度,其實以內裝、服務,再考慮到菜品水準與價格,
幾年前我最後一次去的某間一星粵菜是不如這裡的,當然是以那次印象來說唄...
之前寫過一篇上海四家生煎走訪合輯,至於這篇就敘述一下除了小楊之外最知名的大壺春,
走的路線是全發酵麵團、清水餡、以及朝上的摺口,這種手路被稱為本幫流,
那當然就要跟人稱"早年做的是大壺春生煎"的正宗傳承-->"滬江老正和"做個比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