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沒有選十盤,放寬心,挑了覺得不錯的120道菜。
今年試著跟瘋,左思右想,選擇在吃的那短短幾秒內有著一定程度驚艷的料理(in台灣),
其實還是有超過10道,只得先如下挑選...🫠
1. MO Lab: joselito伊比利/馬鈴薯脆片/炭烤油漬朝鮮薊。
伊比利豬以香草鹽水醃製後進行炭火慢烤,而後刷上特製的BQQ醬再次慢烤,口感上佳,
不僅多汁、風味也相當突出,搭配鹽漬黑胡椒、芥末籽,此主菜是當日最喜歡的一道。
2. 晶華軒: 生拆膏蟹麻婆豆腐。
明顯刻意降低了麻度辣度(維持在有感而不過強),蟹肉風味其實融合得很好、很豐滿,
原本想像蟹味可能被麻辣給壓過,顯然沒這麼膚淺,是今年最好吃的麻婆豆腐。
3. 匠樂: 烤佐賀牛湯葉綠竹筍。
這道視覺性一般,實則細緻,油質量與熟度是巧手鋪陳,兩層湯葉作為口感擔當,
綠竹筍甜美無渣,牛肉湯底微帶甜、鮮度紮實,最後再點綴少許山椒清香。😘
4. 聚苑2.0: 酸菜豆豉炒大腸頭。
這道簡師傅私房菜翻轉了手路上較不重口的觀感,即酸菜與豆豉兩味的碰撞,
香!香!香!(兩者的香+鍋氣的香),並減少殘留的油量,也是下酒絕品。
5. 昭和食堂: 醬版雞肝雞心。
較為濕柔的版本,但更為細密化口、調味細膩。
6. 朧粵: 蛋白鑲毛蟹酸辣湯。
特別提到必須使用毛蟹風味才夠(與蝦子等鮮美可抗衡酸辣),所謂酸辣,溫馴而非平淡,
鮮味與酸辣達成微妙的平衡,極好!詢問使用什麼醋去調配?只說用了兩種,但不說是什麼...🥺
7. Birdy Yakitori: 藍莓燉飯/炭烤雞背皮。
放上炭烤的雞背皮,皮的香脆與脂肪,連同果甜味及米心彈性相當引人食慾。
8. 捌伍添第: 沙薑鹽焗雞。
火候控制很強,列入今年兩大好吃雞肉,另一是元味的閹雞。
9. Solo Pasta: 超薄片瑞可佛卡夏。
簡致味美的代表,餅又燙又薄又超脆、起司濃郁,
我以為好吃到起立鼓掌只是一個梗,但我真的起立鼓掌了!🤣
10. Bold: 惡魔烤雞捲。
外圍是脆雞皮與雞胸、中間是雞腿與骨邊肉混合的凝滑慕斯,先稍微低溫至微熟,
再強化出梅鈉的風味,像是接近全直火的感覺,但是雙層口感的熟度穩定,
肉汁也特別豐沛,用黑胡椒sauce與雞肝冰淇淋做提味,
兩者都調得不搶雞肉的香氣與甜,原本對"雞捲"毫無期待完全被驚喜到。
遺珠之憾:
(1)知味: 乾炒鱔魚
(2)匠樂: 鮟鱇魚肝最中
(3)fumée: 烤雞屁股
(4)元味: 烏醋糖白鯧
(5)安東廳: 干邑風味龍蝦湯
(7)ZEA: 祕魯烤雞
(8)初梅: 甲魚鍋
(9)Orchid蘭: 紐西蘭和羊lamb
(10)好農家米糕: 米糕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