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到湳雅街買滷味(雞腳王),附近吃的不少,但有興趣的不多,
這次留意到阿明滷肉飯對面那家,招牌寫著"原湖南味",
賣一些麵食如蔥油餅、捲餅餡餅的店,應該說以前常常路過,這次便買幾樣試試。
► 200X~2024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很久沒到湳雅街買滷味(雞腳王),附近吃的不少,但有興趣的不多,
這次留意到阿明滷肉飯對面那家,招牌寫著"原湖南味",
賣一些麵食如蔥油餅、捲餅餡餅的店,應該說以前常常路過,這次便買幾樣試試。
去年底泰國的Nara Thai在台北展店後,上個月在巨城開了二號店,
近年有愈來愈多品牌餐廳選擇在新竹落腳的趨勢,大概是看上竹科的消費水平,
趁著去看與神同行2之前先行訂了位,有的人說台灣的Nara Thai沒有泰國的好吃,
我沒吃過泰國的店沒得比較,不過至少整餐吃下來大致還屬合意,
份量與價格對比起來大概有些人會覺得偏貴,但我比較在意的是..店內空調真弱~
前幾天造訪了市區一間很不顯眼的小店,老闆娘表示九成是日本客,
也是目前新竹吃過最日本口味的家庭料理,因為店內不能拍照,
所以只能放一張門口照意思意思,僅憑印象簡單敘述一下。
店內要脫鞋,座位不多(榻榻米式的座椅圍繞吧檯,還有一兩張小桌),
新竹的菜園與永和的客家小館算是兄弟店,
這幾年菜園我去過三次,但都是公司聚餐,還沒有自己上門過,
兩三個月前到過附近同為上海菜的御申園聚餐過一次(號稱張忠謀最愛),
覺得還是較喜歡菜園,比較合口味而且用餐環境是很不錯的。
周末待在新竹的話,先前常去的一些早餐地點已經吃到有些厭倦了,
最近又重新開始覓食,東大陸橋下的時樂堂與民族路的姊妹小籠包,
是近期覺得還可再上門的,民生路則有一間美美早點,
曾經路過看空無一人走進去,老闆卻說要等半小時以上?查了下得要前一天用FB預訂。
一直沒有造訪過請客樓,自拿到二星後就找了時間安排來試試,
目前的訂位模式和某些熱門餐廳相同,到了月初即可預訂後面單月的日期,
請客樓主打"川揚"料理、蘇杭麵點等,但不侷限於這些菜色,整體是蠻多元的。
大腕燒肉自獲得米其林肯定之後想必更加不易訂位,
便早早於半個多月前先訂好,因為午餐吃比較飽,晚上還不算太餓,
便點幾樣來試試,現在菜單是日和/澳和、也有美國牛的選項,
可以花大錢吃得很頂級,也能嚐一些比較平實價位的。
前陣子發現一間郊區的海產店貌似可試試(應該是新開的),就約了幾位老面孔過來午餐,
令我意外的是以同類型店來說,師傅的手藝水準算是不錯的,
另外可能是位在郊區的緣故,價格普遍都蠻合理,而且還有滷肉飯吃到飽,味道不差。
聖保祿醫院附近有一間賣大蒜麵包的,至少從10年前我就常路過,
每次路過都飄來香味,到了現在仍持續營業,店名就叫做Garlic大蒜麵包,
簡單,反而令人很有印象,中正路三民路口的小夜城也是一家老店,
提到這家店就會想起門口有賣花生糖,但是得要中秋節過後才有販賣。
到了傍晚,廣州街、梧州街等夜市陸續出來擺攤,這天的半日遊大約到收尾階段,
廣州街往華西街夜市的交會處有幾個攤子會令人多看幾眼,比如幾攤烤(乾)魷魚,
之前買過阿嬌姨,老闆娘請我吃的隱藏版(某種魷翅)特別好吃,
這次則買買滷雞腳吧,專賣滷雞腳的攤子很少見,買完再往華西街的珍果吃冰。
下午從艋舺公園停好車正好遇上一陣午後豪雨,與友人只好撐著傘慢慢散步,
往北行經西昌街青草巷,再到清水巖祖師廟,祖師廟是當年電影艋舺的經典拍攝場景,
就如同大龍峒保安宮、大稻埕慈聖宮,廟宇周邊總是會發展為小吃聚集地,
一甲子餐飲(祖師廟焢肉飯)是其中很受歡迎的一攤,走到這裡離西門町也已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