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午餐2,000全握。
換過數代板長的老店,現任佐藤已超過六年,
這次過來簡單吃吃午餐、沒有點酒,中午也有1,000的握壽司套餐選擇,
舍利硬度高,但整體調性愈吃愈合意、樸實沉穩,
除了捏製力道不太穩定外,有時太過緊實。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午餐2,000全握。
換過數代板長的老店,現任佐藤已超過六年,
這次過來簡單吃吃午餐、沒有點酒,中午也有1,000的握壽司套餐選擇,
舍利硬度高,但整體調性愈吃愈合意、樸實沉穩,
除了捏製力道不太穩定外,有時太過緊實。
照片記錄:威靈頓牛肉派需兩人共享,3,880/人。
音樂很律動、酒吧風(?),前面幾道比較喜歡的只有羊肉塔塔和牛骨髓,
羊肉塔塔口感和香氣皆不錯,鹹酸調配得相當開胃,
牛骨髓這道頗有層次、香氣夠,羽衣甘藍炸過後灑滿烏魚子,
分層剝開出現甘藷以及牛骨髓、濃郁鹹甜,其他則無驚無喜,
主菜選招牌黑松露鴨肝菲力,食量小的人應該可以吃蠻飽。
S20+照片記錄:三杯茶酒1,200+茶油辣椒子雞胸月見麵250。
新開不久的bar,在小圈子內熱門,試營運期間表示提供的是"體驗"概念,
分為20:30與22:30兩個場次,時間到就開啟小門並走過一段長廊,
如同進到鬼屋般神秘,雖昏暗、但也感受到裝潢不錯,
調酒的茶葉是從茶農挑選的,算一算也有19款之多(以及3款無酒精),
酒喝了三杯,覺得頗具獨特趣味性,然後點了辣椒子麵不錯吃,但愈吃愈辣~~
S20+照片記錄:吃了12道菜三杯酒,結帳約1,200~1,300。
日籍店主,只做朋友生意的經營方式,我算是誤打誤撞進來...
然後也+LINE成為了店主朋友,沒有菜單~就是慢慢喝酒吃些小菜的地方,
一道道慢慢上(會吃很久),因為老闆知道朋友喜好,會做他喜歡的菜,
到最後再吃主食之類的,說是採用台灣食材呈現精細一點點的日本鄉土料理,
而調味料一定會用日本或國外當地的,因為我第一次去,
店主沒時間招呼我(也不曉得喜好),前面只能端一些小菜給我,
店內小妹說這裡的菜非常非常多,我吃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喔,
還蠻特別的呢~有機會應該可以找同好友人過去。
台中的K2小蝸牛和J-Ping義大利餐廳陸續收起來後,
J-Ping主廚專心到台北坐鎮,便找個下午光顧許久未造訪的solo pasta,
獨自一人點了幾道菜,雖然我常常說自己是邊緣人,
其實我很習慣、也很享受可以靜心品嚐美食的時光。
照片記錄:1,280均一價(無服務費)+清酒650。
近期興起幾家主打低價位的壽司割烹,其中"新奇"是饕友覺得C/P很高的,
位在萬華的小店面、環境設施也一般,也因此而壓低租金等固定成本,
雖然整餐有半數是過場的感覺,不過握壽司有幾貫在魚料品質感受上不錯,
比如鰹、鰆、白鯧..價格有它應具備的期待,只是椅子可換張坐得舒服點的~
照片記錄:沙母糯米、化皮乳豬、生炒豬肝、海鮮豆腐煲、豉椒生腸...共約16,000。
從高中至今相交20年的損友請客,那當然要好好吃(凹)上一頓,
三訪最主要感想之一,坐包廂和坐外桌,服務果然還是有差別,
而且整體水準沒有二訪來得好,連之前大推的生炒豬肝都略有過熟之感,
雖然還是好吃,但少了二訪的驚艷,好在預訂菜古法沙母炒糯米飯相當不錯,
蟹肉蟹黃等精華融入高湯煨煮過的糯米,口感微"粒"(並非"硬")、是我所喜歡的,
而招牌春風得意腸、酥皮焗叉燒包、炸豆腐奶等點心,亦如先前般美味。
照片記錄:蛋沙拉麵包、肉醬味噌咖哩飯、咖啡檸檬蘇打、靜岡抹茶歐蕾,共650。
其實就是為了蛋沙拉麵包而來,烤得很酥,沙拉餡堆得跟小山一樣、扎扎實實,
原來是一款設計給~鼻子嘴巴一起吃的蛋沙拉麵包啊..
乾咖哩則尚可(陳耀訓附近的CURRY STAND 1983不錯)。
照片記錄:套餐2,500+啤酒760(兩支)+加點水針250。
午餐選中價位吃,生熟食都蠻不錯的,前幾道特喜歡甘甜爆漿的無冷凍新鮮鮭魚卵,
而握壽司醋飯溫度與黏性略高,然平衡感蠻好~與魚料一同化開,
說到這個,濟安師傅要我拍照快狠準,握好3秒內就要入口,
這有點困難..,拍握壽司都是幾秒之內,畢竟要盡快吃嘛。
照片記錄:煎肝、菜脯蛋、蚵嗲、醋薑炒羊肉、雪菜蝦球、地瓜粥..等。
多年沒吃欣葉系列了,去年新品牌的"鐘菜"開在大直,
環境很好,菜餚也絕不馬虎,該有的火候和調味都穩當表現,
不曉得是否太久沒吃欣葉,總覺得比本店好吃?
2018曾獲得必比登推薦,但印象不怎麼深,前陣子相機故障準備送修,
由於panasonic維修點在民生社區旁,才想起饕友評價不錯的這間,
訂位後前一天就先傳訊把菜點好了,當日午餐匆匆來訪,
一眼望去店內空間桌子超級小!菜無法陸續上齊,只能先吃完再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