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人士的訂位讓本鄉巴佬又來了,Chef Alain離開後,春季跟上的主題是ANDRE IS BACK,
由於Y20年度精選菜單是強大的,所以我這次的心得倒沒那麼"囉嗦"了,
當天正好在發佈疫情三級警戒前,可說是進入"休眠期"的最後一餐。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有力人士的訂位讓本鄉巴佬又來了,Chef Alain離開後,春季跟上的主題是ANDRE IS BACK,
由於Y20年度精選菜單是強大的,所以我這次的心得倒沒那麼"囉嗦"了,
當天正好在發佈疫情三級警戒前,可說是進入"休眠期"的最後一餐。
以前住的地方離保安宮很近,去年開的這家小店因為友人評價很高,
便來試試,這一帶算是熟悉了,一種舊地重遊的概念,
Aroma的餐點有注意細節、整個口感甚至有帶出精緻度,
吃完順勢到附近飲料店買小米甜甜圈,因為一月才去過旗山老街,
這家飲料店所放的香蕉清冰,與旗山幾乎是一樣的口味。
照片記錄:塔塔醬炸牡蠣450、丸子漢堡排500、兩杯調酒印象約1,400。
主打的招牌是進口水果調酒,比如日本草莓、哈密瓜,
下酒的菜色也都由日籍店主自行張羅(菜單不能拍照),
主要是一些居酒屋料理與和風洋食,香菜檸檬炸雞、松葉蟹肉干貝奶油可樂餅..等,
比較特別的有章魚芥末Carpaccio,也有要價破千的海膽黑鮪魚泥紫蘇丼,
與客人溝通則是交由兩位外場的妹妹,老闆較熱衷於和日籍熟客聊天,
前後點了兩款水果調酒,覺得也許適合喜歡果汁為主、僅帶少許酒感的客人,
這次沒有感受到調酒有特別的層次變化?或者新意......
至於熟食還頗有水準,整體感想不壞~就是貴了點,若酒有令人亮眼那倒還值。
以前對RAW興趣缺缺(也訂不到位),一位友人來過多次,對它每季創作的料理評價兩極,
這次則是饕友Aven姐剛好有一個位子問我要不要去,那就來試試看嘛!
鄉巴佬第一次吃RAW,不是很懂事,到場才知原來是年度精選的菜單,
就是把每季的菜式取其精選,所以熟客Aven笑說不需每季都來,只要吃精選就好(?)。
S20+照片記錄:三杯茶酒1,200+茶油辣椒子雞胸月見麵250。
新開不久的bar,在小圈子內熱門,試營運期間表示提供的是"體驗"概念,
分為20:30與22:30兩個場次,時間到就開啟小門並走過一段長廊,
如同進到鬼屋般神秘,雖昏暗、但也感受到裝潢不錯,
調酒的茶葉是從茶農挑選的,算一算也有19款之多(以及3款無酒精),
酒喝了三杯,覺得頗具獨特趣味性,然後點了辣椒子麵不錯吃,但愈吃愈辣~~
拿了連續三年的餐盤,遂尋假日空閒時造訪,小清新用餐環境,
菜單以SNACK較為吸引我,由於一個人也吃不了太多,薯條、豬舌、淡菜鍋,
加上一小支日本源流,主食類就跳過了,幸好沒點哪~淡菜鍋份量夠三四個人吃了。
照片記錄:100%和牛漢堡380、粉紅醬鮮蝦麵220、鮮橙汁100(算加購價)。
標榜嚴選食材呷安心,下午尋食來此點了兩樣餐試試,手法樸實保守,
來到"三明治實驗室"卻沒有點三明治?其實三明治只佔了菜單一角,
還有出料理包,感覺就是高級住宅區會有此類需求的店面。
貴婦百貨美食廣場的生蠔吧,據稱是台北吃生蠔很好的地點,
空運而來的生蠔價格自然不斐,但真的挺美味,
只不過雖表定的營業時間很長、午後無休,還仍有可能撲空,
主要還是得看當天生蠔的供應狀況,最好先打個電話確認。
自從得知這家主打以香料作為調酒風味軸心的餐館,就感到很有興趣,
分為晚餐時段以及10點後的宵夜時段,供應的餐點不同,
晚餐偏歐陸、宵夜偏東亞,不過據我這次用餐時與bartender和老闆小聊之後,
得知剛好近期要大改,包括店面裝潢和菜單,仍維持晚餐與宵夜兩時段的模式。
前陣子在我follow的一些飲食資訊裡常見到的店,
就找了時間訂晚上9點來吃第二攤、順便喝些小酒,
這邊的菜餚除了主食之外價格在300上下,
沒有收服務費,就份量2~3人share應該較好。
繼Roots Creative(Gēn Creative)後,幾位主廚與葡萄酒代理合作新創了一家"非瓶",
意思是可以輕鬆喝葡萄酒(不需以瓶為單位),上周剛開幕時就先行訂了位,
生意已經好到不行,一進門很快幾乎滿座,算是比較熱鬧的氛圍,
店內格局是酒吧與開放廚房兩組吧檯座,其他則是一般的多人桌吧,沒特別留意。
老早就想造訪開幕一年多的T+T,之前曾訂位卻因臨時有事而取消,這次總算ok了,
如今也蠻習慣一人在吧檯座,除了用餐~偶爾也可觀察一下廚房裡的作業,
有疑問時也容易獲得解答吧,目前是固定10道1,850元的set,
大概也快到換菜單的時期,不過有的菜色應屬於維持不動或者微調而已~
放口袋裡觀望一陣子了,總算找天可以的時間過來吃吃看,
主廚Zoe是原安迪城堡的主廚,後來在市政府附近開了另一間城堡(chateau),
餐酒館的形式,備有酒窖可以租用,價位以同類型餐館來說相對較高,
不過這次吃了覺得不錯,可以二訪,晚餐低消1,000/人,但其實蠻容易達到的。
一直換店名的貓下去,目前定居在敦北這兒較多商辦的地點,
之前就想來探探是由於隔壁並行營業的俱樂部男孩沙龍,
在2017年亞洲50間最佳酒吧(Asia's 50 Best Bars)有上榜,
至於到了今年,屹立不搖在榜上且名列前茅的仍是Indulge bistro(排名第三),
近月貓下去午餐也開始營業,所以我終於逮到機會來喝一杯了。
話說之前訂不到位的Logy,隔了一陣子之後想起這檔事便回去官網看看,
兩人以上要訂位的確會比較滿,一個人就容易多了,
所以只好先對不起我家女主(反正當天妳沒休假~嗯?),
Logy和Impromptu by Paul Lee都是甫開幕不久就摘到2019輪胎人一星的餐廳,
數月前對Impromptu的印象相當不錯,所以對價位更高的Logy也就更加有所期待。
這次來到去年才開幕便在短時間內摘下一星的Impromptu,
店主Chef Paul所帶領的團隊還蠻年輕的,
整頓飯觀察下來Paul Lee基本上是監督指導、試味道/口感,
偶爾出餐時會親自到顧客面前介紹,整體氛圍算是輕鬆(顧客角度),
很明顯能感受出Paul Lee對品質的要求,
我和他年紀相仿,看上去倒有幾分大哥帶小弟的感覺。
陳小俠&曹rayray夫妻推薦我們晚上前來COP小酌,一夥人便相約在此談天,
COP bar 是近期新開業的,推開門便是長型吧檯、墨綠色調的牆面,
沒有電視、不吵雜,單純喝酒的所在,裡頭還有一小塊空間的沙發座,
我們就直接坐裡面了,是座位不多的小店,
調酒感覺也不輸台北的名店,價格則是少上1/4~1/3。
101原STAY以及TABLE的店面近期由Salt & Stone這間以時尚加州料理為主題的餐廳進駐,
中午便過來吃些東西試試,餐廳命名是來自於採用石磨麵粉自製手工麵點與麵包,
並強調鹽在麵食中的重要性,店內大概有半數外籍服務員(老外客人也不少),
營運不算久外場應對方面的表現還不夠上軌道,但以這地點的菜單價位是令人感到意外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