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一陣子的拉麵店,開業迄今已有不短時日,
也是放口袋許久,最近天氣炎熱心想應該人不多?
天真爛漫哪~等了一個小時之久,也是服了我自己...
不過確實蠻好吃的,若是等半小時以內我可以接受~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火紅一陣子的拉麵店,開業迄今已有不短時日,
也是放口袋許久,最近天氣炎熱心想應該人不多?
天真爛漫哪~等了一個小時之久,也是服了我自己...
不過確實蠻好吃的,若是等半小時以內我可以接受~
很久沒吃丼飯類的餐食,大多時候吃的是一種爽快粗飽,
對我的吸引力逐年漸漸下降,近一兩年台灣的日式炸牛排店變多了,
GYUU也有炸牛排丼,而且這是一家開業已蠻長一段時日的穩定丼飯店,
心想應該不差,過來吃個午餐輕食+啤酒。
近期一間正統的日式洋食屋開在當代藝術館旁邊,
得到消息後我就特~別~想~吃!(世堅語氣?)
在傍晚5點20分就到店了,大門深鎖,我以為會貢龜,
硬是等到5點半整,鐵門才緩緩上升進入營業狀態,真是一絲不苟的態度阿...
中午在Fly's吃了每日限量的肉桂卷後,臨時起意走路來吃這家拉麵公子,
店主從日式拉麵愛好份子(兼評論家)吃到自行於近幾個月開起了拉麵店,
在中崙大潤發旁,店內座位8+2(雙人桌),中午顛峰時間等了近半小時。
邁泉來台灣好久了,對它缺乏信心所以未曾吃過,
分店開了很多,不曉得品質是否顧全呢?
定食店可能不會特別踏入,但是外帶店三明治蠻有趣的就順路買來試試,
這次是在微風南山買的,其實比預期好吃(蝦排)。
現在冠上創作二字的店,若沒有兩把刷子,很容易就會成為雷店的代表吧,
這間悠然自開業以來風評都不錯,好像每一兩周就會換一款拉麵
(就是只賣一款,且不完全是日式元素),通常早早賣完收工,這次總算逮到機會來吃了。
萬華有一間專門販賣摩那卡餅(最中餅)將近百年的老店,
目前是第三代經營,最中餅是一種用糯米做成外殼再夾入內餡的日本和菓子,
有些fine dining的餐廳會將最中餅殼應用在料理之中,所以對某些人來說也不是那麼陌生~
和某位周日忙到中午收工的仁兄約吃飯,現在有些店家會把比較像是早午餐的餐食,
一路供應到下午,這家日和也類似這種模式,店內給我第一印象就是桌椅間距夠寬敞,
這樣很不錯,加上窗邊採光良好,整體呈現出一種悠閒的氛圍。
營業有幾年的佐藤咖哩後來在忠孝復興附近又開了一間分店,
我目前還未曾吃過,想說乾脆前去簡單吃一盤咖哩飯,8點過後生意仍是不錯,
或許對不少人來說,在這一區域的咖哩店裡仍佔有一定的心中份量。
無敵系列今年的新作,由於這間店是周杰倫助理與人合夥開的,
周杰倫曾在這裡IG打卡宣傳過,所以對它蠻有印象,
像此種店很容易被歸類為文青/打卡店,但吃過之後真覺得好吃,
這邊的滷物是以日本鹽麴作為湯底,和一般印象中的台式滷味是有所不同。
有鑑於上回單純美好的湯頭,所以很快就來二訪勝王,
這次正中午時間客人就多了,排隊等了大約2~30分鐘,
稍微有點久但還算可以接受,乃是衝著當日的黑松露牛肝菌薩索雞湯底而來,
這次還看了一下單點菜單,可惜沒有感興趣的。
近年台北愈來愈多日式咖哩專門,我雖然喜歡咖哩但不到狂熱,偶爾吃吃還是很不錯的,
台北後火車站去年底也開了一間羅本家,這次午間1點來訪還得等上約20分鐘才有座位,
20至30歲的年輕人比較多,符合這類店家喜好的年齡層,而且價格又不貴。
中山站兩側新光三越這地段區域一直以來都是我很常來的地方,
經常會有偏年輕族群喜好的店進駐或是快閃,往東有條通區道地的日式飲食,
往西北則可在老台北區域吃吃小吃,這家九州純冰進駐台灣有一段時日了,
最近天氣開始炎熱起來,實在很適合來一碗堆得像小山般的冰品。
上回有報馬仔告訴我可吃吃看大安站旁的NoName咖哩,
好吧人在附近就順道一試,是間轉角小店,11點開門營業,
幾位店內的師傅看上去很年輕,店內就幾個正對窗戶的座位,
客人陸續光顧看來多是預約帶走,外帶咖哩飯在這地段才100元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