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人均1,800。
12/31的午餐就用元味來告別2022,聽到是60年的老菜脯(已快用完,之後就沒有了),
完全不像以往吃過的老菜脯雞那種厚味,反而是一種返璞歸真、底味綿延不絕,
另外還有偽豆腐炒烏魚膘、天花板三層肉、微微冰涼而細密甜美的花蟹膏肉。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人均1,800。
12/31的午餐就用元味來告別2022,聽到是60年的老菜脯(已快用完,之後就沒有了),
完全不像以往吃過的老菜脯雞那種厚味,反而是一種返璞歸真、底味綿延不絕,
另外還有偽豆腐炒烏魚膘、天花板三層肉、微微冰涼而細密甜美的花蟹膏肉。
2022仍是個充滿探店興致的一年,造訪近300間(在blog發了240篇"食記"),
其實很多時候沒有太多心得,就是放放照片簡述記錄一下,可能變成一種習慣了,
也分享去年我所吃到各家店裡頭覺得不錯的料理。
整餐沒有偏離期望,意思是同猜想般有細緻度的拉丁美洲fine dining,
調味鮮明灑脫,將少有機會接觸的味道另做一番詮釋、好吃而且容易接受,
只有主餐的烹調方式不太喜歡,其他都蠻好,可說是今年吃的幾家新餐廳之中,
特別會想要過陣子再來第二次的,我想一部份原因也是新鮮感。
爬完山之後,途經飛花落院..來到好友推薦的這家"景觀餐廳"(以客家菜為主),
風景好、涼風吹來也很舒服,重點是菜也不錯吃,心想以後還可再來,
不過這裡的車道非常小,晚上開車視線不太好。
照片記錄:兩人2k。
味道、細緻度離期望值還差一些,但以整個半夜到清晨來說是少見優質的宵夜場,
價格合理且不強迫消費酒類,訂的一些規矩就看自個兒能否接受,總之我認為是半夜覓食好場所。
照片記錄:3,300/人+加點白子&清酒 900。
開幕前話題不斷的天本二店,開放訂位當天中午網站直接癱瘓,還好有神手朋友相揪。
以這價位魚料不錯,捏得就比較不穩,當日亮皮類氣味也不夠安心(松前壽司好吃~屬例外),
整餐吃下來倒不會單薄、待客舒服,尤愛紹興安康魚肝、炸鰻手卷、玉子燒與加點的鱈魚白子,
熟食酒肴還是挺好吃的,為二店主打的握壽司則覺得白魽、干貝等風味有感,隔幾個月吃一次ok的店。
就是一種園遊會(今年是室內),到各個攤子拿餐,再找桌子站著吃,
被某攤工作人員問及"好不好吃"?嗯~我想重點可能是在參與感(我個人體驗過一次即可🤡),
以誠意來說首推Paul Lee,羊肉湯味道ok也不單薄,還遇到他親自介紹,
其它如inita和zea也還行,Lab的透明梅酒+威士忌茶好喝。
照片記錄:人均700。
擺在口袋裡非常久,總算跟到一局(聽說不太接電話?),的確蠻好吃又便宜,
應該是北部羊肉店的Top級數了,羊肉片一直涮都吃不膩,炒類尤以香根羊最佳,
鮮嫩的香根讓我小小驚豔了一把,每桌限量的羊三層如預期般軟嫩又甜,
可惜每個人只能分到少少的,感覺兩個人吃一盤三層肉差不多阿?
照片記錄:4,500 Omakase+加點1,500+啤酒200。
感覺安安師手藝又精進了,醋飯的鹹酸多了些圓融、辨識度依然高,
部分白身魚以無熟成展現清雅本味,最驚喜的卻是稻燻鰆魚,
飽滿與幽香,之間的拿捏令人回味再三,貝類依然味道乾淨(尤愛這次的石垣貝),
再提醒自己下次要減少山葵和刷醬的量好了,明年七月見~
照片記錄:香腸x2 80、馬告鹹豬肉100。
號稱小吃王者(?)的朋友大推的香腸,這次路經花蓮當然要來試一下,
的確好吃!腸衣烤得香又酥韌,肉餡肥瘦勻稱,
裡頭夾有一顆顆的馬告,現在很多餐廳都流行使用原民食材,
不過總覺得在這裡吃到的馬告氣味較為舒順緩和。
照片記錄:沙公雙人套餐2,280+加點約1,000。
可惜晚上8點已沒有沙母,剩一隻沙公點起來,整體食材vs價格不會有意見,
特色火鍋料還不錯,尤其兩款雲吞扎實好吃,鍋底用大量花甲再加蟹下去煮過,
涮肉或涮蔬菜別有風味,最後外帶湯底回家又可再煮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