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椿套餐680、蜜桔三明治220、草莓大福220、抹茶布丁159。
新開幕不久的日式甜品屋,其實也是教授茶道花藝課程的茶館,
環境很好、老闆娘親切,先預訂了日本蜜桔三明治、日本草莓大福、北海道生乳烤抹茶布丁,
再點最便宜的套餐來搭,我並非甜點控,難得一口氣吃這麼多甜食~血糖真的爆衝。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椿套餐680、蜜桔三明治220、草莓大福220、抹茶布丁159。
新開幕不久的日式甜品屋,其實也是教授茶道花藝課程的茶館,
環境很好、老闆娘親切,先預訂了日本蜜桔三明治、日本草莓大福、北海道生乳烤抹茶布丁,
再點最便宜的套餐來搭,我並非甜點控,難得一口氣吃這麼多甜食~血糖真的爆衝。
照片記錄:生炸招牌大雞髀150、蔥油叉燒撈公仔麵180、忌廉溝鮮奶120。
招牌炸雞腿蠻有水準,醃的味道很夠,皮脆、肉汁豐富,
畢竟有比較便宜而且差不多好吃的炸雞腿,所以~當作踩個點就好,
常這麼覺得,口味配方的自家風格必須強烈,進而變成"Know-how"才行。
添財剛進了270公斤的黑鮪,早就和幾位好友約好一同享用,
除了黑鮪生魚片omakase,還有一顆鮪魚頭滷白菜粉條,
大家吃得不亦樂乎,我金牌都會不小心喝到兩支,沒辦法~根本天作之合。
聽友人說軒維小廚以前叫做四五六上海菜館(已有些年代之前),後來易主叫做東雅,
經由老闆娘之口,表示已和從前並無關聯,總之現址也經營相當久了,
我一直想來探店,是我名單中的老餐廳系列,所以這次與會者的年齡層偏高(大多40up😂),
原本電話點菜時感覺老闆聲音懶洋洋的,隨著菜點下去,他的精神也隨之到來(?),
料理的確很具水準,難得一見的夾沙肉(甜燒白)也能夠在這裡吃到,
不過飯後覺得軒維不適合人太多(也許6~8人以下),菜也不能點太多,
與單一菜量掌控和上菜速度有關,廚房僅老闆在張羅、外場就老闆娘,
吃了3小時之久,不過以這餐來說價格真的挺實惠,人均1,300左右~
照片記錄:880set+加點,1,650/人。
龍山寺附近新開幕不久的小店,冷氣夠強、椅子還是板凳呢(很穩固),
好友說她常吃天本足立的友人會推薦這家店(當然是以其價位之下來看),
所以我們約好一起來踩點,阿仁師傅曾待過旬彩、允壽司冷台,
握壽司還不錯、捏製的舍利與溫度適口,因為也曾在從前條通的藏Kura修業過,
提供的一些熟食料理單點,卻也頗有質感,來此感覺也可吃吃握壽司與酒餚的單點。
高雄近年有些海鮮餐廳名號響亮,連北部人都知道,比如台南旺、菜包李,
不過要吃這類餐廳,還是必須人多才好(至於惡勢力那類,可能又是另一番風景了..🤔),
這次兩人坐圓桌試幾樣菜,覺得不錯吃~但也不到驚喜,2,740+飲料,買單2,900,
如果有機會多人以及"精選菜色",Maybe有順道可以再來。
照片記錄:鰻丼(大)850、鰻魚肝湯100、啤酒200。
千壽(原守破離)午餐鰻魚飯一直以來都是好評不斷(原址亦是),
朋友說是繼龍吟後的第二天花板,直到最近...
聽說團隊與料理Recipe都有了不小改變,剛好訂在5月初,
一試之下~感覺主廚很有想法,肉質口感相當特別,適合喜歡吃"軟鰻"的朋友,
"味道"也偏濃厚(非醬汁),加點的鰻肝湯則"偏甜",有點像蘿蔔湯。
照片記錄:一包50顆1,000元。
雖然獲得鄒記桌菜的名額,但也是Q4的事了(遠目),好心人幫忙訂了它的薺菜水餃,
取貨那天裡頭兩桌正在午餐,有點安靜😆,來吃吃看這水餃界的LV,
鄒記的水餃大顆扎實,薺菜肉餡沒有多餘重手的調味,吃菜肉樸實香氣,
看到朋友沾伊利xx的辣醬來吃,正好我冰箱也有兩罐,
依樣畫葫蘆一番,後來發覺~~還是沾白曝油比較搭啦。
因為收到馮記即將在5月底結束營業的消息(暫定),
熟識馮師傅的友人特地安排一桌好菜,要趁著老店最後的時光,一起來嚐嚐,
由於永和是我較少踏及之處,這家第一次上門,對於濃油赤醬的系列菜都覺得很滿意,
許願的"素黃雀"也出現了~挺喜歡這道老菜,覺得自己真是有口福。
這次同行友人為吳姐、Lois、Aven (fireplay的外場叫她詹董,怎麼一堆董字輩😅),
2,400的套餐共八道菜,醬汁都調得不錯,但我最喜歡的卻是加點的薩索雞,
第二與第三分別是主菜和胭脂蝦蕃茄飯,其他近半數的餐落在中遊,
即是給人印象不深、但也不差,薩索雞必須點,這頓飯才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