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跟幾個朋友去士林夜市逛逛,因為有個在地導遊,再加上我也做了一些功課
,所以幾個人就很嗨的到那邊吃了一圈。
距離上次去士林夜市已經好多年前的事了,其實已經沒什麼印象,
不過這次吃下來的感想,好像也還好而已......有種見面不如聞名的感覺~
到現在讓我還會想吃的的大概就只有家鄉涼麵的臭豆腐還有觀光市場裡頭的烤雞屁股囉!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前一陣子跟幾個朋友去士林夜市逛逛,因為有個在地導遊,再加上我也做了一些功課
,所以幾個人就很嗨的到那邊吃了一圈。
距離上次去士林夜市已經好多年前的事了,其實已經沒什麼印象,
不過這次吃下來的感想,好像也還好而已......有種見面不如聞名的感覺~
到現在讓我還會想吃的的大概就只有家鄉涼麵的臭豆腐還有觀光市場裡頭的烤雞屁股囉!
民族東路和雙城街交叉口的丸林魯肉飯,大概是我最常去的餐館之一吧!
因為在我住處附近而已,走個幾步就到了,
尤其是下雨天的假日不想跑遠,在那邊包個便當真的還挺方便。
這邊距離捷運圓山站不遠,也是蠻多日本觀光客出沒的地區,
丸林每到用餐時間真是人潮洶湧啊!
之前經過林森北路的時候都會看到這家店,那時覺得很好奇,
因為它外頭有一個頗大的長條型扛棒,上面就寫著"玉米排骨湯",
以這種標題當招牌的店家算是比較少見吧!
通常都是小攤子才會有比較不顯眼寫著玉米排骨湯的小招牌,
像這店面以此當招牌還真是表明了對自家排骨湯的信心哪~
所以前一陣子就進去吃了午餐,除了排骨湯之外,
大部分來內用或是外帶都是點雞肉飯來吃的,原本對雞肉飯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
但是吃過才發現原來台北也是有不錯吃的雞肉飯的!
九月到了正要進入秋天,去饒河夜市也算是三個多月前的事了,
不過我想吃來吃去這幾家店應該不會變動太大吧?一直忘記要補上食記
上次逛完饒河的感覺就是真的不要趁假日的時候過去,超擠的阿!
因為饒河街本身已經很小條囉,再加上中間攤販和兩旁的商家要逛完一趟還真的是超久,
龜速前進中...看看那天吃了些什麼?
說到魯肉飯(或稱為肉燥飯,在中南部某些店家魯肉飯=焢肉飯),可說是台灣人的驕傲
,也是我最愛的平民美食之一 。
在從前貧困的時代,殺一頭豬當然不能浪費豬的各個部位,尤其是帶皮的肥肉部位,
於是才會演化出滷肉燥拌飯的吃法,又香又油的魯肉飯實在是台灣平民美食的代表,
也可說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啊,有些人看不起魯肉飯實在是很不應該(嘖嘖)!
不過魯肉飯實在也是肥胖者的大忌...
前一陣子特地去吃了兩家許多人介紹過的老店,身為魯肉飯愛好者當然是不能錯過的囉!
會來這家店也是一個意外,原本想去的餐廳不曉得是倒了還是搬家,
而且很不巧這天也沒有備用方案,結果逛著逛著就走進這家東京咖哩了,
想說既然沒吃過就試試吧,還好用完餐後倒覺得口味還蠻ok的,
而今天比較失算的就是相機打開才發現快沒電,而我又沒帶備用電池,
只好緊迫的拍了幾張照,最後還是以沒電收場~
話說前陣子跟朋友跑去西門町閒晃的時候,無意間發現這家曾經網路看過的老店,
像是這種賣古早味的炸雞腿、排骨或是焢肉的店家,我常會忍不住去試一試口味,
當然也吃過許多名副其實的店,就算是標榜了幾十年的老店,
但是要找到真的很好吃的店其實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
反正都剛好路過了,當然就是既來之則吃之囉...(事實上是抗拒不了炸雞腿的誘惑...)
這家店名為"圓山"是因為早期的店址比較靠近捷運圓山站,
剛好這天一大早就起床,天色也才剛亮,想說這家蒸包早點去比較不需要排隊等待,
於是就出發了,到的時候時間還不到七點呢!
裡面也只有寥寥幾個人,而店內有供熱茶,它們只賣蒸包和酸辣湯而已,
蒸包有分豬肉和牛肉兩種,點了之後拿下去蒸,大概要等個5~10分鐘左右。
嘜記飯堂是延吉街巷弄裡香港茶水攤的分店,裡頭的菜色都是一樣的,
相較之下茶水攤由於某些原因是順路吃過幾次,但這家分店只去過這一次而已,
而且不曉得是不是時段的關係,不能夠事先訂位,要去現場簽名等候。
女王漢堡如同在中山區的大廚漢堡、天母的茉莉漢堡,雖然都是美式漢堡,
但和我們一般去吃的美式漢堡餐廳不同(像是Bravo、Evans、An Burger...),
比較像是速食連鎖店的感覺,這在美國就很常見,女王漢堡有兩家,
一家位在民族東路上,另一家在農安街巷弄內,兩家吃起來差別不大,位置也很接近。
好一陣子前和朋友去吃了我比較常去的民族東路這家,順便就把它用相機記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