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古巴的德式狂野185+松露白醬抱抱蝦220。
沒有標地點~因為是流浪餐車,這次因應新竹生活節(城市之森)進駐,
新竹公園就在我家附近,所以下午就順道過來買,
賣的是幾年前流行過的古巴三明治,個人喜歡白醬口味勝過牛胸,
想吃燻烤牛胸,Bogart's Smokehouse或爸爸Kevin應是不錯的選擇。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照片記錄:古巴的德式狂野185+松露白醬抱抱蝦220。
沒有標地點~因為是流浪餐車,這次因應新竹生活節(城市之森)進駐,
新竹公園就在我家附近,所以下午就順道過來買,
賣的是幾年前流行過的古巴三明治,個人喜歡白醬口味勝過牛胸,
想吃燻烤牛胸,Bogart's Smokehouse或爸爸Kevin應是不錯的選擇。
照片記錄:小漢堡混搭330(小肉慾+小辣妹)、牛肉塔可餅90、啤酒220。(有收服務費)
店內只有寥寥吧檯座,主要靠透明棚架隔出的外桌小空間,
路過此處真的看不出來是什麼? 雖是美式小店卻賣多種類的酒,略感意外~
軟式塔可餅好吃、牛肉不錯,尤其在後來吃小肉慾的時候,
美國牛肉餅的香味、肉味鹹度等...有展現出來,並保留了一些些筋道咬勁,
而無柴柴渣渣食感,且多汁(~其實是多油),所以覺得單就牛肉吃一個小漢堡剛剛好。
照片記錄:Lay Back和牛漢堡330+吉拿棒80
新開幕約兩三個月的美式餐廳,店主說是有fine dining餐廳的經歷,
漢堡肉餅可選熟度(3/6/9),我點的是6分,咬起來卻過熟像8分,
但是質地可以,口感柔潤且不會鬆碎,且鹽下得足、肉味有引出來,
麵包是布里歐營造出上層特別鬆軟的咬感,內層脆度也都還蠻ok,
加上番茄生菜等配料一體感不錯,可吃吃~(和Burger & Co.還是有一定差距),
配餐的薯片很脆、涮嘴,讓人完全不想升級換成薯條,
現炸的吉拿棒香氣逼人,雖然油味重了些,但還是嗑光光,搭配的是巧克力醬,肥阿!
這次特別來南港就是想吃這家Smokehouse的醬燒牛胸,
出捷運後還需走上一段路,途中一位壯碩的老外從身邊經過,
我們方向是一致的阿?到店門口才知原來是店主之一,
國語說得蠻溜的,餐點上桌時會跟你介紹一番特製的四款醬料。
偶然發現的巷弄巴西小館,男店主應該是巴西人吧,主要販賣pizza以及巴西點心,
找了個下班的時間過來吃,菜單上的頭好壯壯有夠強壯飯沒在賣了,
只好點一份巴西pizza試試,還有兩顆Coxinha(巴西炸雞肉包)。
朋友住在內壢,中午跟他相約吃飯,大約10年前我有陣子就會到中原夜市逛一下,
看便宜的中源戲院二輪片,帶一堆香噴噴鹽酥雞烤肉之類的進去嗑,很舒爽,
隨著年紀增長,從前的一些小確幸,似乎慢慢變得比較沒那麼容易讓人滿足了,
看了一陣子不知在哪吃飯好?挑了這間美墨餐廳,想不到口味還不錯。
之前一直想吃一間流浪熱狗堡Comeback kid sausage Co.,
後來得知在Liquid Bread Co.(LBC)這間美式三明治店裡駐紮下來,
而且查了一下,LBC使用的麵包是我之前曾買過的purebread bakery,
那間麵包真的很不錯,便開心的在中午剛開店時造訪。
和老友為了重溫一下10年前An burger的大份量肉丸(?)漢堡之行,
這天在東區挑了間漢堡店來吃,burger ray是近年人氣不錯的美式漢堡,
到店內才發現比較像速食店模式,櫃台點完餐後等叫號,
有自取的飲料、生菜吧、沾薯條用的起司醬和肉醬。
在DiVino Taipei吃過晚餐後散散步稍作休息,接著來續攤,
之前只吃過牯嶺街祕魯人開的祕魯烤雞,對於受多國文化影響的秘魯菜色是頗有興趣,
Pico Pico是台北少見的秘魯菜餐廳之一,續攤無法吃多,吃個味道吧~
中午吃過玩笑亭後,到對面的COMMUNE A7貨櫃市集逛一下,
這市集以貨櫃屋、餐車等形式組成,預計開設到17年底,算是一個快閃聚落,
佔地雖不算特大,但是進駐的異國餐飲還不少,實際上看了看,
可能因為以小型店面、類似半露天攤販的方式運作,
某些進駐的店家與原先既有的餐廳相比,菜單品項就少很多了。
台北主打漢堡的美式餐廳,印象中至少10年前開始就一家接一家的開起來,
來來去去有的店也落幕了(比如今年的Phat),有的倒是存活很久(雖然未必稱得上好吃),
Burger & Co營業約三年,名氣相對小,賣的品項也相對簡單卻吸引我,這次總算上門。
(2020補述:聽聞換了老闆也改店名為皇后漢堡,是否依然好味就不知了。)
祕魯最為人所知的美食是天竺鼠,而烤雞則聽說在秘魯街上是很常見的食物,
牯嶺街的這間祕魯炭火烤雞,不曉得是否為目前全台唯一的一家祕魯烤雞專賣店,
其他地區好像還沒聽說有這種店就是了,人在附近就來嚐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