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急行軍台北一日,來到我熟悉的大龍峒附近,順便吃吃以前沒吃過的小羊(咩~?)
根據大同這邊老人的說法,現在的小楊是30年前最早在豬屠口賣豬血湯的店家,
在某些原因歇業後,昌吉街豬血湯便聲名鵲起,至今也有了20年的歷史,
幾年前小楊再度開幕,懷念這滋味的長者們再度有了話題。
► 200X~2025持續探店,底部放了我的google踩點地圖,有些不一定會發blog食記,但可能會發在IG或標在地圖。
這天急行軍台北一日,來到我熟悉的大龍峒附近,順便吃吃以前沒吃過的小羊(咩~?)
根據大同這邊老人的說法,現在的小楊是30年前最早在豬屠口賣豬血湯的店家,
在某些原因歇業後,昌吉街豬血湯便聲名鵲起,至今也有了20年的歷史,
幾年前小楊再度開幕,懷念這滋味的長者們再度有了話題。
這次來逛了以前沒來過的南屯老街,位在萬和路與南屯路二段交叉路口這一帶,
地段並不廣闊,鄰近的景點有文心森林公園的圓滿戶外劇場、彩虹眷村、
以及最近到三月底的台中地景藝術節(迷失小熊)。
南屯老街昔日聚集了農具製造的店家、打鐵舖,被稱之為犁頭店街,
這邊有的是老房子,而沒有商業化的氣息。
分享一下許久沒吃的桃園兩間老攤,民光路的鹽酥雞靠近桃園觀光夜市,
已經多年沒吃,現點現炸的,生意不錯,都要等上一陣子。
老家餡餅以前是在桃園農工旁的發財車,那時候生意就很好,
後來媒體報過後走紅了,現在店面還挺大的,再次買來吃依舊多汁...
既然人在礁溪就去吃了以前沒吃過的柯氏蔥油餅,還順便買了它隔壁的花生捲冰淇淋,
原本以為周五下午柯氏的人會比較少,沒想到還是排隊等了快10分鐘...
隔天到市區想吃正好鮮肉小籠包,店裡的人跟我說要等一個小時以後才有得吃,
當天實在沒興趣等待~沒有緣份,就轉戰正好對面的千金蔥油餅小發財車,好吃喔~
儘管是冬天,南台灣的下午依舊是充滿陽光的活力,對我來說冬天到南部遊玩最好了,
因為夏天真的太熱,尤其以前有一段時間住在高雄體會頗深。
下午來到海安路與保安路附近,又得思考要吃什麼,太陽雖大但氣溫微涼,
吃碗鍋燒意麵應該不錯,依我的習慣走一趟至少要"處理"個兩攤,第二攤就給了附近的阿川。
這次來台中的第三間回味小吃是楊清華。
我對楊清華潤餅很有印象的是乾爽的餅皮,我向來不喜軟趴趴的口感,
尤其是有的潤餅店餡料是帶湯汁的,實在不是我的菜,而這天下午茶的楊清華依舊令我滿意~
一中街商圈來過不少次,要不是每次都是J女說要來逛,不然這邊早已沒什麼新鮮感了呀...
不過既然來了就順便買點東西吃,如果說此處有什麼是吃了以後下次過來會想再吃的,
大概是胖子雞排的雞丁,然後還可以順便到對面的北回買杯飲料。
再度來到雲林當然是為了用心品嚐在地的精彩小吃。
雲林的小吃不僅水準高,也非常有"古意",在城市裡就是少了那種味道,
斗南出名的小吃名單一定少不了米糕甲,創始人阿甲伯的五個兒子開了五間分店,
有沒有差別我不知道,但下了交流道路經斗南,勢必要順道過來吃個一回~
在桃園除了人家報給我的明牌,從小到大,對於這邊的米粉湯黑白切我吃的不算多間。
最近無意中看到有人推薦中平路縣立游泳池對面的一間帆布遮雨棚鐵皮攤,
叫做"骨濁款",用台語念就是很多款的意思,吃過之後自動把它歸類到早餐米粉湯,
類似後火車站建國路那間竹仔下,不過這邊賣的品項,倒真是挺多款的。
這間老店總是在過年期間才會想到它,平常時候去買當然是不用排隊的啦!
店家位置在迪化街一段尾端靠近台北大橋,這邊向來是我以前住台北時的活動範圍,
離此地最近的小吃莫屬慈聖宮以及延三夜市,順道一吃可讓人小小滿足~
距離我寫寧夏夜市第七回的食記已經過了三年,也正好是我離開台北的時間~
寧夏一直是我在台北最喜歡的夜市之一,我去夜市八分著重在吃、逛只佔兩分,
而寧夏夜市歷史悠久,老店多,好吃的也相對較多,整條夜市又不長,很符合我的需求。
聽說寧夏現在已經"淪陷"於對岸,這天特地前來關心一下,倒覺得沒有這麼嚴重,
沒感覺到有什麼阿六,可能也是一波一波的吧!或許住附近的人感受才會深...
三民路和永安路交叉路口有一間半夜生意莫名好的錢都,在我印象中開了很多年,
最近有一次經過發現它左手邊開了一間台南碗粿,好奇回家查了一下,
咦?還真的有人分享,而且便宜到讓人有點擔心,趁這次回桃園就來探望一下~